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从无到有目前已初具规模,它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基础,具有上海金融中心区别于国内其他金融中心的鲜明特色。在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仍是一项重要工作。国际经验表明: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经验教训证明,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过程中,迄今为止对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还远未掌握,交易、风险管理等专业和金融管理人才经验还很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80年代初期就有了金融衍生交易,但大部分只集中于以外汇业务见长的中国银行。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中,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今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衍生产品交易的开展,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李志青  胡时霖 《新金融》2023,(12):33-38+57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挑战的背景下,以纽约和伦敦等为代表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体系,对标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提升绿色金融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打造有一定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等。  相似文献   

4.
要闻回顾     
(2005年11月8日~11月22日)11月8日中国金融学会和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两岸数十家金融机构协办的“第十一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11月8日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全国首家合资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中国金融市场将诞生一类新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英国德利万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申请设立,拟设地在上海。11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并将从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11月10日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介机构由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传统上,银行在各国金融中介中占有主体地位。然而,近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削弱了银行的传统地位,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出现了“非银行”化,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相对一降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介效应、货币性效应、金融倾斜逆转效应、工业集团投资金融化效应、金融资本垄断及他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占有效应等方面阐述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生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时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热、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差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安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改善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体系、会计审计制虚、支付清算体系、征信体系、融资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9年,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共计70余名的海外华人金融高管齐聚上海浦东,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国内70余家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高管,一起探讨金融危机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成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圈的高管。当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海外金融人才纷纷投奔新兴国家金融机构,中国就是他们选择的主要目标之一,成为绝好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8.
周俊才 《甘肃金融》2016,(10):21-23
文章介绍了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的战略构想,总结了上海、天津、福建等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陆港建设在发展目标、实施范围和功能划分、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借鉴与对本地发展的启示,最后提出了本地陆港建设与金融支撑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各种金融机构聚集,争取相关政策措施试点,促进企业贸易投融资便利,促进金融机构与重点工程项目的产融对接,积极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等。  相似文献   

9.
一、证券市场 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带动作用的现状 1、证券市场发展直接推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①上海金融机构发展情况最近几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无论是机构数量、规模还是主营业务收入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蓉 《银行与经济》2001,(11):19-22
21世纪的国际金融界,回荡着一个最响亮的声音-金融全球化。大量辄地资本迅速流动,各国互相扩大开放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发展,巨额国际资本按国际通行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金融不仅跨出国界,而且金融活动遵循同一个规则,金融产品执行同一个价格。金融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无孔不入,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提出适用于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并从国际合作、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三个层面提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建议:在G20框架下继续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国际合作,推动各国绿色金融标准的一致化,倡导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风险分析工作;将绿色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金融机构应积极发挥中介作用,通过金融杠杆促进企业客户环境表现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王家辉 《上海金融》2012,(12):99-101,123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上海总部于近日组织建设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送系统,覆盖了上海市14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安全、快速、便捷的信息报送渠道,有利于上海总部及时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各类重大事项,全面掌握银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业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国际化20世纪最后20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趋势十分突出。可以说,金融国际化是20世纪金融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也是20世纪金融业的重大成就之一。20世纪的金融国际化具有三大特点:(1)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即金融机构的业务突破国界限制,向全球展开,服务对象逐步国际化;(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成一体,形成各种类型的国际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且这样的中心仍在不断增加;(3)货币国际化,即许多国家在积极推进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底,我国已全面兑现入世金融承诺,全能化、国际化的国外金融机构已经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金融机构要在竞争中发展创新,必然要借助金融控股公司这种组织结构实行综合经营。在我国目前仍实行分业监管的条件下,既要大力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又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确保其健康发展,达到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国际银行业的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起步较早、经验丰富、产品体系成熟,在绿色标准制定、绿色产品创新、碳汇和碳市场交易、气候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最佳方式,但依然存在诸多掣肘因素。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双向发力,金融机构要将乡村振兴纳入绿色发展战略框架、推进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乡村振兴领域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7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这个规划,到2010年,上海要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即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十一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基本形成符合国际通行惯例、规范有序的交易制度和法律体系等金融发展环境。该规划的发布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王双 《海南金融》2023,(1):48-56
引导金融机构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事项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估与管理其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强化信息披露,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对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际机构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出发,全面梳理国内外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困难,从加强金融机构意识、缓解融资约束难题、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内金融机构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0月30日,上海嘉定,由《金融电子化》杂志社主办的“2013中国金融业数据中心发展座谈会”在此成功召开。来自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主管和相关IT企业负责人约120人参加了座谈交流。会议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上海金融业发展再上台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的存款规模首次超过了一万亿元,贷款规模超过了8000亿元。同时,货币投放增加,金融市场场保持较快发展,外汇形势有所好转,不良资产比例明显下降,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发展保持稳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2002年,是上海金融业面临困难、孕育突破、有所作为的一年。上海金融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步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议,为上海不断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为上海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再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