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晋 《宁波通讯》2011,(7):56-56
关于陈云。毛泽东1950年4月谈到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持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工作时,曾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能"字。这是借诸葛亮《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评价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从《三国演义》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名治理国家的能臣,更是一位忠于蜀汉的忠臣。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来勾勒出这个英雄人物的文学肖像。  相似文献   

3.
张国宝身退     
胡森林 《新财经》2011,(2):54-57
据熟悉张国宝的人说,张国宝能全篇背诵《岳阳楼记》和前后《出师表》,还能用俄文背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也许,对张国宝和他那一代中的许多人而言,这些名句名篇正是指导他们人生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革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适逢乱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处处玄机,变化无穷,更让杜甫赞叹“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相似文献   

5.
黄欣 《魅力中国》2009,(17):65-66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之所以被推崇为至文,在于其以情感人,既有尽先帝托孤重任的忠贞之情,又有盼后主发愤图强的忧国之心;既有报先帝知遇之恩的报恩之义,又有叹创业艰难的伤时之情。本文所蕴涵的至情至义,正是《出师表》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当年在北伐曹魏期间为解决从山区险道上往前线运送粮草而创制的运输工具。《制木牛流马法》一文是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时,选用的陈寿所编著的《蜀相诸葛亮集》中的文章,这是有关“木牛流马”最早、最详细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陈跃彬 《魅力中国》2011,(10):70-70
有人曾评说:“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人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人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有幸拜读《陈情表》一文,文章的孝情深深感动着我,冥冥之中看到李密含泪奏表的情景。我们常说:动人者莫乎于情,也难怪晋武帝当年读此表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相似文献   

8.
舒成刚 《魅力中国》2014,(2):111-111
本文从《三国演义》小说人物塑造的“定型化”,“特征化”这两个问题出发,结合曹操、诸葛亮具体的人物分析了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得与失,对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得与失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继去年《出师表》在中学语文课本的存留问题之争后,近来,一些大学教授又高呼“‘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从这些呼吁文章看,他们大多不是中学教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多数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一知半解,并不真正了解中学课堂的实情,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中学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0.
囊樊神奇,一段非凡的历史为她做出注解。《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樊。来这里,必要感受和领悟诸葛亮隐居十年、未出茅庐便设想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及东汉末期在这块土地上演绎出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熟读《三国演义》,我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忠实“粉丝”。工作后.曾有两次机会去祭祀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瞻仰游览。最近一次是2006年5月,我应邀参加公司退休老副总们的旅游活动,第一站是到成都.然后从成都驱车去都江堰。到成都自然必去武侯祠.当时正是春和景明.到处郁郁葱葱,然而瞻仰的心情却并不轻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的足球彩票中了奖,我不必结婚了#”“识”人按书面的意思来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互相认识;一是识别人、鉴别人。后者层次更深。我说的是后者。“识”人是前提,用人是“识”人的直接结果。能“识”人善任,就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工作向前发展。反之,则势必对我们的事业、工作造成损害。自古而今,能“识”人善任,且建立功业的领导者、决策者不胜枚举,但“识”人不善,用错人,做错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的也为数不少。典型的如《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之用马谡。马谡平日与诸葛亮谈兵法,口若悬河,见解非凡,诸葛亮因此认为…  相似文献   

13.
岳菊英 《魅力中国》2010,(27):222-222
在申派名剧《收姜维》中,我饰演军师诸葛亮,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得到广大观众和戏迷的一致好评,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来 之不易的.  相似文献   

14.
刘备率军驻屯于新野之际,经徐庶和司马徽的介绍,知道附近的隆中住着大贤人诸葛亮。苦于无人辅佐的刘备立即三赴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匡扶汉室。这就是“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备见到诸葛亮后,听孔明对他分析当时的形势。从董卓篡权谈起,直全谈到刘备所向临的选择,头头是道,使刘备顿开茅塞,如拔云雾而见青天。孔明的这番话语就是三国中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谦称自己不过一耕夫而已,他又怎么把国家大事分析得如此透彻,未出茅庐,却已知天下三分呢?细细分析是有其原因的。首先,当时隐居的诸葛亮,不同于身居世…  相似文献   

15.
汪相奇 《魅力中国》2014,(23):80-8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于新 《黑河学刊》2009,(9):47-48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积极入世,为建立蜀汉霸业矢志不悔,对人民怜爱体恤,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将永远吸引着后人,并给后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人墨士垂青?  相似文献   

18.
《特区经济》2004,(2):60-60
知人善任楚汉相争,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有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内助,韩信的善战;卖草鞋的刘备能在三国鼎立中独占一席,是因为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我可以失去全部资产,只要人才还在,4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谁拥有人才,没有可以变成有。反之,有也会变成无。知人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识人。《资诒通鉴》把人分成4种:第一种是  相似文献   

19.
刘禅,三国时期蜀后主,在位41年,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主之一。刘禅乃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刘禅出生时,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因而对于此子亦是倍加珍重。从刘备对刘禅的遗诏中可以发现后主刘禅是一个“读书人”。《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后主曰:“可读《汉书》、《礼记》,闲暇而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诸葛亮管理才能的分析,从一个新视角切入,探讨了《三国演义》中蜀国衰亡的原因,目的是以史为鉴,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明确管理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