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评价1990—2006年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及可持续性能状况。研究方法:能值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1)提出基于能值的"粮经比",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基于能值的"粮经比"已由72∶28调整为48∶52;(2)不断增长的工业辅助能投入(电力、燃料、机械、农药、化肥)未能提高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却在持续增加系统的环境负载率;(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内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能值产出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系统的自稳定性逐渐增强;(4)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很弱,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产出率和可持续性能不高,应实现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展开研究,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总结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历经5次结构性调整。我国农业产业历次结构性调整虽然取得较大改进及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有:(1)正规金融机构不足、服务效率低下;(2)金融知识渗透性差;(3)抵押物问题;(4)非正规金融风险较大。发现农村政策性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农业产业的扶植和政策引导功能;(2)农村和农业的开发功能;(3)农村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的完善功能。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有:(1)增强教育投入、增加信贷宣传;(2)加大中小额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融资水平;(3)应用"互联网+"金融方式,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多样化;(4)加大土地政策改革,解决农民抵押物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杨雍哲主编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一书近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经过 2 0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阶段的初期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问题是最突出的、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有鉴于此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于 1 999年 1 0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学术研讨会”。本书是精选这次学术研讨会征文和专题学术报告的论文集。本书共收入论文 4 6篇 ,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论述农业发展战略与农民收入关系 ,二是重点讨论结构调整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形势逐渐趋好,但是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故缩小农村地区经济差距成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区域经济理论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基尼系数法和综合差异指数模型对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境内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该文分析了导致河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逐步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内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政策导向性显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通过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城镇化步伐等策略以缓解目前河北省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步拉大的现状,进而为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调整,乃是通过各种人为的措施,改变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和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向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变化要受生产力的制约。因而,从理论上探讨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向模式,揭示这个模式和生产力现状的矛盾,研究其应采取的对策,就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了。本文试作这一尝试。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向模式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向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同物质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制度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辨识主导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岭回归法,应用SA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1)居民收入水平与耕地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地城市流转有加剧趋势;(2)耕地消耗率并没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降低,这与中国各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有关,但同时表明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并没有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提高;(3)随着地均GDP的增加、征收耕地市价水平的升高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消耗率有上升趋势;(4)随着耕地利用效益的增加、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提高以及总人口的增加,耕地消耗率呈下降态势,但回归不显著。研究结论: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是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应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土地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降低耕地消耗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调整巴中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探讨陈志芳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区内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分析巴中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观选择、调整的重点和主要措施作一些探讨。一、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分析广西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影响程度 ,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经济收入 ,提供了依据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广西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影响程度,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南京市农村经济结构变动的规律。具体分析时采用了产出结构指标 (产值指标 )、投入结构指标 (劳动力指标 )、结构变化值、结构相似系数和产业效益指标 (产值结构与劳动就业结构指标的总偏差 )等指标① 。在进行大量统计计算分析的基础上 ,对南京市郊区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作了全面分析 ,并将南京市的农村经济结构置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经济范围内作进一步考察 ,以明确大城市郊区农村经济及各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将农民与企业和市场联系起来的有效方式之一,受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对经济模式的建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很大影响。分析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为其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固原地区目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品经济不发达.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必须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这项改革在固原地区能否实现,对改变山区面貌、治穷致富的关系极大,也会直接影响到宁夏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因此,研究固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正确处理多方面的关系,统筹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在展开的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调整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改革开发以来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对今后25年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及劳动力分布态势进行测算,分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结合浙江农村实际,借鉴国际上不同类型国家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提出调整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三、2000年农村产业结构预测 (一) 目标选择 1986—2000年将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时期。 产业结构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但决策对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能产生重大影响。正确揭示结构的发展规律,并据以调整我们的政策措施,可以使各产业向合理结构的方向发展,反之,也能使结构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行预测,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是从过去、现在看未来,从过去的需求与可能看未来的需求与可能。预测的正确程度,决定于对客观规律及各种影响因素认识的正确程度。所以目标选择实际就是定性预测,是发展方针和发展道路的预测选择。根据我们对过去结构的分析,未来十五年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道路仍然面临三种选  相似文献   

17.
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新观念、新方法、新结构,科学地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于这个意义和出发点,对鄂西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谈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全州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鄂西自治州农村是一种稳定型的单一农业结构。因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协调性,二是稳定性,三是自给性。 首先是结构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农村正进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新阶段。根据中央关于要重点抓中低产地区的精神,我们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特别对黑龙港地区、鲁西北黄泛平原和黄淮平原中的十个县、市共44个典型代表户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对本区农业生产结构现状、今后调整方向、具体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以下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村已开创的新局面,我们要继续抓好农村经济改革,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农村下一步改革的中心是:充分利用位于大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彻底改变过去单一型、封闭式、自给型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综合型、开放式、商品化农业,经济结构由现在的农工商型逐步转化为贸工农型,建设好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下面分两个方面阐述: (一)我区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党对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改革了经营管理体制,对农村经济结构做了一些调整,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已开始由单一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