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国钧 《经济学》2006,5(2):551-578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与比较优势——对产业内贸易根源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林珏 《财经研究》2008,34(1):29-38
文章通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类上(2001~2006年)和章上(2003~2006年)不同层次、中方与美方不同的统计口径,对比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考察了在双边贸易中处于"很低"或"较低"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文章还采用格鲁贝-劳埃德指数研究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处于"弱"竞争力状态的35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及实现双边贸易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静 《经济师》2005,(3):34-35
文章通过追溯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提出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指导的产业间贸易已不适合经济发展 ,应逐渐转向实行以竞争优势为指导的产业内贸易 ,来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并结合我国情况 ,就这种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比重法、NTB指数法对中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进行研究时发现,现阶段中俄贸易仍停留在各自资源优势为基础的互补性传统贸易模式上。进而以满洲里口岸为例探讨在双方毗邻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选择,将促使产业链的跨境延伸,在整个产业链序列的各个环节展开贸易。不仅使中俄贸易总量因结构拓展而增加,而且具有了可持续存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日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及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烽  王述英 《生产力研究》2005,(9):172-173,224
中日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日经贸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和政府间资金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领域、优势互补、形式多样的合作框架。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并从显示比较优势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还处于双边贸易的低水平阶段,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多维度分析体系,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发展中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横向分析中俄贸易互补性,得到两国互补性强的结论,不同产业间贸易发达,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验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中国产业内贸易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国家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和对外企业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1999年全年新批境外非金融类企业310家,与1998年(309)相比,数量基本相同;新批境外企业和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19亿美元,增幅达131.8%。现在,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总数已达5976家,协议投资总额达10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9.5亿美元。上述境外企业及境外投资行业包括:贸易、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劳务、咨询、工业生产加工、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资源开发等。但是,目前我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与我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吸引外资与对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1:0.13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对外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调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当前我们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生产力研究》2007,(18):61-62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跨国公司的特定优势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动因和作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将侧重于市场开拓和全球战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Governments in more-developed economies partially compensate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when world prices fall, i.e., they lean against the wind. Less-developed economies often liberalize in response to the same shock. We use a political-support maximization model with revenue motives to deriv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rational policymaker would respond to lower woild prices by reducing tariff protection for an import-competing industry. An initial tariff that exceeds the maximum revenue level prove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for politically optimal liberalization following a fall in the world price of the importable good.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俄木材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波  张春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2):86-90
中俄双方木材贸易中存在交易产品质量差、交易市场不规范以及双边政策问题等。应采取加强检验工作、完善市场制度以及加强双边企业的合资合作等相应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俄交通基础设施和锯木厂的投资,增加可采伐的面积,扩大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中俄木材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Followers of urban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y have written much over the years about the rise of suburbia and development beyond older city boundaries in the US, whether such development is called urban, suburban, or ex-urban sprawl. 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various issues concerning sprawl, especially on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that new development has had for municipal finances, neighborhood income and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mong other issues. Over the last decade, a new area in the literature on sprawl has focused on how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can impact health and emergency services. We contribute to this latest set of papers on sprawl by trying to empirically estimate the impact of sprawl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on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s (FEMA) spending on “public assistance.” This assistance encompasses spending on debris removal, emergency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ng or rebuilding of infrastructure, public buildings, public utilities, parks and recreational areas, in post-disaster relief efforts. In our exploratory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rban sprawl is a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level of FEMA’s public assistance spending.  相似文献   

15.
李荣荣 《开放时代》2008,(4):147-156
本文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利用经验与表述的关系作为框架分析市民投票决定某私人农场能否进行商业发展的个案。地方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结构一方面使得城市与市民的内在关系的建立得以可能,另一方面使得具体的个体具有连接起来的形式。文章最后指出城市与市民之间的关系不是给定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的经验得以表述的过程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5):75-88
本文建立了一个出口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垄断竞争模型,模型中融资约束不会抑制企业的出口参与,却迫使部分有能力进行通常贸易的企业从事出口导向型贸易,进而在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同时,降低出口企业的利润和平均生产率,抑制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该模型为企业融资约束严重与出口贸易发达并存等中国独特的对外经济贸易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随后,本文利用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库数据,为理论模型的主要预测和运行机制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本文认为改革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业政策,进而优化企业的产品供给结构是促进中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贸易与环境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贸易与环境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贸易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外贸增长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贸易与环境存在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量增长、逆差扩大、结构性失衡突出、总体竞争力偏低,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贸易壁垒盛行和专业人才匮乏等是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应包括: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加强服务贸易立法,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和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成效显著,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市场主体的期望,仍需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具体实施细则也需及时推出。目前,缺乏硬性约束、金融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金融开放创新的要求、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滞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制约了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未来,应跳出固有观念,站在建设金融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高度思考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吸收世界各国成败经验,坚持稳中求进总体思路,寻求渐近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主要由多年贸易顺差积累形成,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直接影响着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高额外汇储备一方面增强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和购买能力,使国家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贸易摩擦等。优化产品结构,分散贸易地理方向,扶持企业发展等措施有助于减轻两者之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