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论快递     
党内好人主义是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在处理腐败,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揭露出来,即使揭露出来了也没有得到查处,或者查处之后七扣八扣,从宽处理,不了了之。我们党内好人主义、不敢得罪人的庸俗作风,现在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谁如果在执纪问题上按照党性原则讲话,在一个干部出问题的时候,不是拉他一把,在这个问题上讲原则的话,那人家就认为你不近人情。反过来,能够做好人、不按原则办事,迁就、照顾、袒护,为腐败分子说情,人家就认为你好。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在查处案件上,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2.
一位智者说:“如果你仅想获得一年的兴旺,那么,你就去种稻谷;如果你想获得十年的兴旺,那么,你该去培养人才”。换句话说,要想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人才是关键。人在先,企业在后,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和经营一流的企业。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洗礼对此已体会深刻,然而,在人才的培养和企业责任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民营视界》2009,(4):1-1
不可否认,企业文化这个词在企业界越来越时尚了,就像社会上大兴国学一样,企业中的许多问题说来说去大多也总会归结到企业的文化。早在战争时期.毛主席就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企业就像一支军队,要生存、想发展、求辉煌也要有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我说这么几点。第一中国创新主体不是政府,是市场,是企业。所有政策要围绕着减少行政干预,多给创新人提供方便,别卡创新人,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去做事情。我国自主创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创新主角。政府应该为企业和科研人员创造条件,把它培育成创业主体、创新主体,但现在似乎各级政府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5.
宋主任在1991年就提出了要推广CAD,甩掉图板。我想甩掉图板更深的内涵是甩掉陈旧的观念。落后的工作方式、惯性的思维模式。为什么这么说,这还得从计算机的发展谈起。最近有不少专家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计算机的发展比蒸汽机等任何机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都要大。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业化的大型计算机,主要是为了科研人员和专业人员提高运算速度而制造的,引导潮流的是IBM,可就在这个潮流中Microsof对IBM的大型技术提出了挑战,提出要让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台PC机。那时候这么说不少人认为简直是狂言,但…  相似文献   

6.
项目的负责人也好、业主也好、开发者也好,必须要认识风险、评估风险并且控制风险。首先,做可行性研究的时候不仅仅要看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还要看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还要看所有方面的内容。因为,金融机构介入往往是在可行性结果出来之后。但是,很多项目往往在立项的时候作为可行性研究本身就需要融资。这时,我们必须要在融资机构层面提供融资前的或是投资前的机构,这样能够为可行性研究本身提供融资,也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整个项目能否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7.
2.机制问题 产权问题是机制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产权机制问题。高科技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在中国不仅有商业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如果产权、机制问题不解决,那么当这些创业者经过了千辛万苦做到有果实的时候,说这个果实与你无关,你一边去,我认为什么人也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所以这条路就很难走得通。 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来说明这种风险。1987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应该直接从香港进口机器,于是…  相似文献   

8.
今天,一个企业要想永续生存,唯一的办法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变革自己,而且不是在不得不变的时候才变,而是提早变,在问题还没发生时就变。  相似文献   

9.
龚艳 《沪港经济》2009,(2):64-64
《沪港经济》记者:关于企业家的御人之道。你有一些什么见解吗? 楚润南: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在我们国家,企业家有其特殊性,创业的时候敢拼、敢冲,也敢于负责任。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家先天缺乏的很多东西,就暴露出来了。比如说御人之道,很多企业家就未必谙熟。其实,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像国家一样,都要考虑御人之道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要想具备竞争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而这优势就来源于创新。本文为此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开会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议的主持人总是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言,多提一些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人基本都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深思熟虑后才提出的。但这个时候,作为倾听一方的会议主持人,往往没有表现出一种对方案的兴趣,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丝不满。这样的话,在他发言之后,基本就不会有太多的人说话了,  相似文献   

12.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1999,(7):22-24
发展高新技术谨防三大误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近日在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等单位主办的’99管理论坛上说:“技术创新”或“科技兴国”已提出几十年,但始终没有真正实现,问题的关键是在什么制度下创新?没有新的制度,就创新谈创新的作用不大。在发达和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企业制度的改革。我国现在不是企业要创新,而是政府要求企业创新,缺乏动力。他认为,目前在高新技术发展中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技术的进步。这种误区是就技术谈技术,技术创新是最大的动力,但其实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唐晔 《沪港经济》2010,(12):60-61
每一年年末,我们都要总结一年的功过得失。个人也好,企业也罢;从老板,到员工。每个人都会在这个一年中最为理智的时候,为自己的努力打分。2010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我们的世界因此而改变。企业的老板们,在2010年,你收获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理人》蚁力神一直在进行公益事业,你是如何看待公益事业的? 王纂友.行善.宣善即为大善。公益事业不是口号,对于企业而言.口号喊出来了之后,紧接着的就是落实问题,蚁力神的公益观就是公益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一点一点去做.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公益事业。蚁力神做公益时并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但通过过去几年的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5.
要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立我们三特公司独特的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听起来非常虚,但事实上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如此成功和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有很大的关联,正因为文化大革命摒弃了中国一些守旧的传统文化、观念,才使得中国这二十几年的发展是轻装上阵。但是二十年后,中国社会如果继续没有价值观,就非常可怕了。社会发展仅仅靠经济发展是不行的,一定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沪港经济》2009,(7):62-63
要真正成为一个好上司,就必须具有人格魅力。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它说明。士兵要想成长为元帅,就要以元帅为目标为榜样。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元帅,本身已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自然让手下敬服。否则,你就不会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会有很大的作战能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我从西安交大出来后领办企业,目前已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这些年搞民营科技企业,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看理论问题,我认为当前的第一问题是关于民营这个范畴的概念问题。实际上,这个概念把过去民办的范畴扩大了,把民办含义的内容放到了很大的领域,扩大了反倒不是很清楚了。我认为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它只是运行机制的概念,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有利于找到目前我们民营科技企业有哪些问题?我认为目前在理论上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国有,一个是民有,一个是国营,一个是民营。首先是在国营或国有的问题上要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的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怎么应对?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大力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在经营观念中多增加一点文化含量,这对企业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单纯用数字来估量的。企业中的决定因素是人,人要有文化。就一个企业而言,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一群人组成的团体———企业,就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脉络,这群人的价值取向及其追求目标也便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这群人的素质高低也会决定这个企业的档次。由…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不是无所不能的!”北京市三晶现代科技集团总裁张力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感慨道:“老板不是无所不能的!”很多企业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坎坷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但还有不少企业家没有意识或拒不承认这一点,当他们把企业做起来后,他们无不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地想:我是万能的!企业搞好是因为我有本事!当企业出问题后,他们便认为是下面人没做好。其实,企业家也是人,是很普通的人!无所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会出现的!只有蠢人才会这样想!企业家都是聪明人,但有时头脑发昏,看不准自己高低胖瘦,说不清自己吃几碗干饭.…  相似文献   

20.
为农民自主就业和创业创造体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增收出现了增幅下滑的趋势,“农民增收难”已经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当然要依靠“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但现在,“多予”固然还应进一步加大,但加大的余地终究有限:“少取”在废除农业税之后,差不多变成了“不取”:现在看来“放活”上还有很大的着力空间。如果能把妨碍农民自主就业和创业的体制弊端铲除,那么,进城也好,在乡也好,无论是做个小买卖,打个小短工,还是去工厂、工地挣点力气钱,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圆自己的“致富梦”。其实,每一个农民身上都蕴藏着创造生产力的激情,问题是政府和社会要“放水养鱼”,要真正“放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