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建立了我国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VAR模型,对其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以江苏省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例,进行补充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生活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均是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存在较明显正效应,随着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会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缓于实际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较弱,随着煤炭占比的减小,电力、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总体能效水平也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缺波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GDP、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长期内GDP和城市化水平变动对能源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和技术水平变动对能源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另外,短期内各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方向与长期一致,且误差修正系数较小,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并不算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几条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递归分析方法,考察增长-能源-排放关系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任何大规模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存在着由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链,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十多亿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不顾中国人口规模庞大等基本国情,一味地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责任,将可能延缓乃至阻碍低碳经济在欠发达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Chow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的因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只存在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ARDL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东北三省各自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黑、辽两省在长期及短期内都存在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辽、吉两省则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对此,笔者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全球碳平衡,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门问题。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使得气候谈判困难重重,本研究在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建1978—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建立回归修正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人均碳生产率分析,进而提出适应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立民 《南方经济》2010,28(11):20-33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硕  张耀辉  bc  燕景 《华东经济管理》2014,(7):53-56,80
在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双重背景下,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的动态关系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我国1952-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研究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正向关系,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增加影响显著,且具有粗放特征;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的变动呈现反向变动特征,说明能源效率的提升在长期对能源消费的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能源消费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能源效率的变动幅度,我国的能源消费存在基于能效提升的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利用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分别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一定滞后期内,三种能源消费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用,且煤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用远大于石油、天然气消费的正向冲击效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管存在负的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3)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均表明,城市化并非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而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等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分别建立环境污染物排放—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五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五变量的动态关系在碳排放中最为显著,且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城镇化与污染物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双向耦合关系;根据方差分析可知,除自身因素外,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预测方差贡献度最大,城镇化对废水排放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立统计模型,对山东省1985-2009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总量到经济增长的单项因果关系和从煤炭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项因果关系;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结论为解决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协整分析与状态空间模型对1980—2012年重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重庆能源消费增长的本质是由经济驱动即是诱致能源需求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较好地估计了1980—2012年重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处于较高水平,当GDP每增加100亿元,将有64.444万~64.454万吨标准煤能源被用于消费。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证实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在我国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我国离拐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奥  黄琨 《科技和产业》2016,(2):139-145
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控制碳排放强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我国1953年—2013年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论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增加是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原因,但碳排放强度的变动对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方法核算山东省1994年到2012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然后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利用LMDI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4年的27150.05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28005.06万吨,年均增长8.99%,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尤其是电力生产;在1994年和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国家同期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累计增加100855.02万吨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变化、能源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占比重分别为5.92%、126.13%、16.89%、-46.66%和-2.28%,表明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而能源强度下降则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建议山东省低碳发展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动开展碳交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能源问题在国家经济体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进行研究是重要并且必要的。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78~2014年间GDP和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能源各构成部分消费总量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总量存在协整关系,并进一步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而GDP与煤炭消费总量,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不存在协整关系。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总量,石油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总量,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总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