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载体,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来提高就业质量的经验,政府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角度来创新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实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的载体,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理论上认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职业咨询和岗位调节上富有效率,迄今为止,实证方面的研究结果却毁誉参半.通过引入搜寻匹配模型,旨在分析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改进,并以辽宁为例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群体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评价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总体满意.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均衡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我国应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抓住时机,及时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社会服务职能,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等方面,切实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党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使得城乡发展力度加强,使得城镇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我国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求,并就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解决了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些基础问题,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政策福利投入,使得大多数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努力分享现代化成果,可以使得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平衡,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形成新型城乡关系,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推动就业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发展的综合载体。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得到了新的发展,但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及服务模式建设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基于此,公共就业服务要多管齐下,逐步实现服务的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和效能化,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钟铃 《商业时代》2012,(22):31-32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商贸市场潜力巨大,但与之相对应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基础还比较簿弱。因此,在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体系非常重要。本文认为,城乡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城乡物流基础、城乡物流环节、城乡物流运输资源以及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浙江省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制度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市场因素。应在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劳动服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方式,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和供给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机制,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保障,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9.
何平均 《商场现代化》2006,(33):386-387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呈现“二元结构”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得到了逐步的确立,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卫生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国际以及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也涌现出来,因此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因此,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促进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林州市、南乐县、灵宝市等12个县(市)区1206位城乡居民的调查,从基层文化场馆建设及公众使用情况、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及公众参与情况等角度分析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引导公众合理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公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铜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是农村全面繁荣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浩大恢宏的历史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其中,小城镇建设应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 (一)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道路 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方向和结果。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城市的建筑是一大进步”。列宁也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城乡一体化,最终体现为城乡关系的进化,即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进化到现代的城乡融合的一体结构;农村由“乡土社会”进化到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我国典型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最后,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下,文章针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般饮用水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导致饮用的水源不安全,普遍存在细菌学指标超标、高氟水、苦咸水等不安全用水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性,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安全,改善生活质量应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笔者主要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般饮用水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导致饮用的水源不安全,普遍存在细菌学指标超标、高氟水、苦咸水等不安全用水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性,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安全,改善生活质量应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笔者主要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这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是关键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原经济区特点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即环形放射发展模式,并提出其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中,着重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以城镇文化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创造利于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搭建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四个方面,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一百四十多年前,恩格斯在以论战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著作《论住宅问题》中,对在论述如何解决住宅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消灭城乡对立条件的设想。他指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决住宅问题才有可能成为可能。即,住宅问题,只有可能"着手消灭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当时的住宅现象过去了,当年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此时如何化解城乡对立矛盾、如何解决住宅短缺、如何让进城农民工生活的更有尊严、如何加快城中村建设、如何让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生存等问题却又摆在时间与空间相隔遥远的中国面前。了解恩格斯对城乡对立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处理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秋元 《消费导刊》2014,(4):51-51,53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日渐成为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根源之一,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命运的根本制度之一,改革风险大,难以在全国全面铺开,应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突破。在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成功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改革,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也最为成熟。几年来,虽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推进了一些体制机制创新,但在农村土地制度这个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湖南人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长株潭城市群又拥有“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应该勇于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冰,率先发展,在全国中部地区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