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缘于正规金融的缺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是同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相关的。始于 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以渐进的方式进行 ,即暂时保持旧体制的存量不变或至少不破坏 ,先对增量部分实行新体制 ,使新体制逐渐成长起来 ,待时机成熟后 ,再把改革深入到旧体制 ,最终完成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这种改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双轨制” :一轨是存量部分即传统体制成分 ,以国有经济为主 ;另一轨是增量部分即新体制成分 ,以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以私营经济为主 ,农村地区由于较早进行市场化改革 ,所以大量存在此类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从农村纷纷撤走,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迅速壮大,并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非正规金融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得不到法律承认与政府保护,所以存在许多缺陷,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些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农村金融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仍然存在诸如信贷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促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长期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基于信贷规模大、信贷主体多元化、交易灵活便捷等特点,笔者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和经济主体行为三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行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绩效、缺陷与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从农村纷纷撤走,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迅速壮大,并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非正规金融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得不到法律承认与政府保护,所以存在许多缺陷,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些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模式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必要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联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进行水平联接和垂直联接的几种模式构想,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建议让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及其内部管理制度、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重构作了探讨。文章认为这种制度的重构应基于合作金融的本质特征、农村合作金融的行业运行特点和农村合作金融所存在的市场失灵等方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农业、农村、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必须加以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而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问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非常普遍.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交易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农村的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特性,非正规金融在信息、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交易费用远低于正规金融.由此引出,政府应对非正规金融予以引导、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贷需求与非正规金融供给的耦合——广东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为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信贷需求与非正规金融供给的状况、特点、运作机制及两者的耦合,认为非正规金融提供的信贷服务覆盖面和正规金融基本相当,借款和储蓄的主要用途都偏重于消费,借贷双方都愿意签定富有弹性的合同,资金借入、贷出的路径依赖传统的社会关系,非正规金融交易和社会交易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国家控制下的农村金融是转轨经济中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制度背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作为一种底层改革,对中国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冰 《农业经济》2004,(5):33-34
合作金融是经济上的弱小者为获取便利的金融服务,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自愿人股投资形式组织起来,在金融领域按合作制原则进行的一种合作。我国建国后不久,在农村就出现了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在1958年之前还基本上保持着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到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整个农村信用社系统被并人了国有农业银行体系中,成了农业银行的附属机构,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它缺乏合作经济组织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合作性质始终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最终成为官办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5.
新形式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始终是事关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理发展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资金供需严重紧张的前提下,本文提出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原因,然后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特点和影响加以分析,从而揭示新形式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玉娥  郭辉 《农业经济》2012,(9):99-101
农村微型金融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提供小型金融服务,弥补了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现状,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启动资金,在我国这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微型金融更具实践意义。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农村微型金融发展面临法律保障从无到有,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微型金融立法工作,为微型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资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其在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中的作用,农村社会资本的变化及其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合作金融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杨翠友娄梅《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把信用社办成真正以为农民服务为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的农村金融组织,以奠定其在合作金融、商业金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门槛值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明显。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显著,考察期间,除青海、宁夏、海南3个省域外,其他省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为各自地区的农村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且尤以河北、辽宁等9个省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的经验总结、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特点及其动因的分析,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地位与职能、性质与衡量标准、合作制与商业化关系以及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进行全面再认识.在中国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大力加强合作金融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为农民服务灵活、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