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加强县乡财政建设,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关系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2005年1月,财政部出台了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为目标的“三奖一补”政策。两年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了财政困难县乡的基本保障能力,县乡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引导、资金帮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县乡财政困难是转轨时期经济社会多种矛盾在基层财政的集中表现,是全国性普遍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因此,适时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实施效应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使政策的导向更明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谓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倾向、政策认知不足、协调沟通不畅以及执行方式欠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收发式、选择性、野蛮式和附加式的执行活动,造成政策执行背离政策初衷的执行偏差问题。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应有效用,必须加强利益关系的调谐、提高政策认同、促进主体间沟通、优化政策执行方式和完善政策执行的绩效管理,在矫正现有执行偏差的基础上实现对政策执行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辽宁省对下转移支付主要由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调整工资、民族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三奖一补”、省级共享税收增量返还、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国债补助等。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省级共享税收增量返还转移支付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显著,下面作以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推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于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难点,剖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金供给不足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中央财政投入有限、银行资金不愿涉足、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来筹措建设资金,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上市绿色通道对拟上市企业迁址贫困县有不小的吸引力。广西有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符合政策范围,但尚未有来自贫困县的拟上市企业。部分区外省市率先出台用好上市绿色通道,吸引拟上市企业迁址贫困县的鼓励政策。广西应利用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窗口期,参照外地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专项财税奖补办法,强化土地、办公场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强化优化服务政策措施,吸引拟上市企业迁址贫困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金融活水。  相似文献   

8.
自下而上、自愿行动的一事一议机制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基本机制,该机制下社区公共项目建设需要村民进行集体选择,并由村干部负责项目建设工作。一事一议早期项目建设基本依赖“民办”,村民集体行动陷入困境;2008年后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进入了“民办公助”新时期,有效调动了村民通过集体行动建设公共品的积极性,但是财政奖补没有直接对村干部的相关行为进行激励。基于福建省的调研分析表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之所以被调动,是由于政府与村民联合起来向村干部施加同向而有效的影响,其中乡镇通过村干部绩效考核、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干部行为施加影响,同时村民直选导致村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更高。应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和村民民主机制,继续提高财政奖补额度,并给予人口规模小的村庄更多支持,以促进农村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级政府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的实施,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县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整体可用财力不大,县乡财政困难始终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以河北省沙河市为例,对当前县乡财政发展现状和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解决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8)的相关数据,采用截面双重差分法,分析2005年针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对受益个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正向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为:该项政策使受益个体义务教育阶段中途辍学率降低,继续接受高中及以上同等学力教育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其接受教育年限;使受益个体选择非农职业的意愿提高,并且在提高受益个体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实现了增加收入的效果。在采用PSM-DID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女性以及多子女家庭中首孩,“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教育与收入状况的改善更加显著。综上所述,“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善贫困地区受益个体的教育与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来县乡财政困难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政策调整所引发的财力与事权不对等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要想为县乡财政解困,增强县乡财源建设、变"分税收"为"分税种"以及有效化解县乡隐性债务是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保障力度,对我国做好“三农”工作、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以陇东地区Q 村及其所在镇为调查对象,从微观视角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部分地区的基层实践中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尤其是西部贫困农业县区。这种现象和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政府制度性供给不足、保险技术创新不足密切相关。最后,论文从提供优质供给和探索有效需求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布偏向东部地区,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和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的分布特点,得出影响它们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对于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心地理论表明公共服务的提供也是一个由行政因素主导向交通因素主导最后向市场因素主导的转化过程.根据这一原理,我国"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上逐步推进,在空间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和政治学家约翰·W·金登以"多源流"分析的框架,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环节--议程的建立和公共政策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回答.这一分析框架对我们在日趋开放、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中关注决策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影响方式,关注政策"输入"和"输出"过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我们对金登"多源流"分析的框架也作出了这样一个修正,即将政治源流的三个维度整合为一个概念变量--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以使其更符合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产生之后,必将对物价与产出、资产价格、经济福利、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机制不同,开出的"政策处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门产品之一.江西省赣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以赣州瑞金为主的六县市红色旅游区的资源与发展概况基础上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提出了赣州市发晨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为江西赣州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决策方案的实施执行,是达到战略目标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决策的执行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失街亭”的故事说明了决策执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