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商品出口、资源、技术和制度等七个角度,讨论了我国的经济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经济发展七星阵”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有效转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变动会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和产出的各组成部分产生冲击,本文利用SVAR模型度量了财政政策冲击,并将财政政策的自动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进行区分。随后,分别考察了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和对产出的结构性影响,进一步借助"冲击-反应"函数,模拟出系统中总需求各部分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同时借助方差分解确定财政政策冲击对关键变量的预测误差贡献度。我们发现:其一,在我国,政府支出具有逆周期的特征,政府支出的变动对于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总需求具有明显效果。其二,我国政府支出和税收冲击会同向影响到产出水平,但对价格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其三,政府支出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更为明显;税收政策对出口的影响相对明显。因此,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对内需的作用比较显著,而税收对于外部需求的影响则相对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当总需求快速大幅下行时,用改革的办法适度扩大政府投资仍是恰当的政策选择如果总需求出现意料之外的下行,经济增速可能大幅滑出增长、就业目标下限,政府就可以出手干预。此时干预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总需求而非总供给不足,所以干预政策应该更多地针对需求端而非供给端。扩大消费、增加投资、鼓励出口是稳定总需求的主要手段。净出口占总需求比重小,消费对干预政策的反应不敏感,刺激投资往往成为应对总需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1990-2011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因素,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影响我国经济总需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从长期看,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加都会刺激经济总需求的增加,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总需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相似文献   

6.
王军  王忠 《金融与市场》2002,(10):46-50
一、资本市场传导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也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只是我们一般不这样明确地使用这一概念.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往往是通过政府支出或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增加或减少支出或税收,直接影响总需求,引起总产出的上升或下降.  相似文献   

7.
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有效选择.目前中国存在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的矛盾.中国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投资体制以及充分运用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并调整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总量与结构,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肖炼  董晶 《银行家》2005,(1):78-80
2004年美国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这为其在2005年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4年美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4.5%,二季度为3.3%,美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保持了高速增长。从构成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最大,随后依次为政府购买(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国内私人投资和净出口。根据美国商务部2003年的统计数据,这四部分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0.5%、18.9%、  相似文献   

9.
王亮 《理财》2012,(4):50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一条我们常说的规律或者叫准则——"逆经济风向行事"。意思是这样的:总需求过大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压缩总需求,比如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政府购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卖出政府债券等;总需求过少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扩大总需求,如增强政府转移支付,加强政府购买,买入政府债券等。政府为什么能够做到"逆经济风向"呢?因为政策制定者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比广大投资者更先、更准确获得最新经济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作出对经济运行的判断。当经济状况发生转变的苗头时,立即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调整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时而达到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高效增长的目标,财政政策通常有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球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口遭受重创,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态势,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各类企业以及理论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对此,国家10年来首次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说,这些扩张的总需求政策在短期内对抑制经济快速下滑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纵观自1929年资本主义大萧条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危机史,无论在哪一次危机中,总需求的扩张政策都仅仅是缓解危机痛楚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2.
宁妮 《上海金融》2001,(9):8-10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是最为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扩张性手段。财政支出包括公共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包括公共投资支出和经常性费用支出,后者指各种社会保障支出及财政补贴。从理论上说,政府购买商品劳务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效应扩张。但相对而言,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比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弱,因其受益者往往不会把全部数额用于支出。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体系中,当一国的投资、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时,国民收入会因为贸易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增加,但是三者对贸易收支却有正负作用之差异,因此,要保持贸易收支的不变化,必须保证出口的增长与政府支出和投资的增长保持一定的比率。同时,外国收入的变动也会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本国的国民收入和贸易收支,要增加国民收入和改善贸易收支,就要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莱利·格拉姆利阐述了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政策主张。一、总需求管理的局限性格拉姆利指出,美国政府三十多年来一直奉行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支出,降低税率;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支出,提高税率的财政  相似文献   

15.
一、政府债务融资 :启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内学者赵志耘和郭庆旺 ( 1999) ,对中国国债融资和国债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全面的实证分析 ,认为 10余年的国债特别是增支国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高培勇教授 ( 1997)也认为 ,政府举债具有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从而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余国峰 ( 1997)同志则认为 ,从理论上讲 ,国债对总需求具有双重效应。然而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 ,国债的发行必然引发总需求的扩张。本质上 ,国债是一项扩张性而非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就是说 ,国债对总需求的扩张效应远大于抑制作用 ,总体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一、振兴经济的关键是启动内需 总需求包括外部需求(出口)和内部需求(消费和投资)两部分。在我国,从来是以内需为主的,出口需求长期只占总需求的20%;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只是在国内经济衰退时作用突出。但是出口增量在总体经济增量中的比重,在前几年占到大约25%,出口带动国内产业的乘数效应,即创造外汇收入以保证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效应更大。 亚洲金融风暴引起了亚洲各国的进出口循环下降和经济衰退。1999年全球仍可能继续出现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各国经济都会受到影响。西方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在若干年起伏一次的波动中实现的。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经济要不断重导覆辙呢?最基本的原因是,盲目的扩张经济导致了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控制总需求,最根本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它是以各经济单位(主要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实现收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协整理论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生产性,与投资支出相比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一、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 1.米德冲突和政策搭配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1951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而不能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来调节外部均衡.  相似文献   

20.
樱子 《国际金融》2009,(7):15-18
5月,日本经济总体下滑趋缓,工业生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上升,大型制造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实际出口指数连续三个月呈现增势;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开始显效,所有家庭支出同比呈现增势。但是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以及不断加大的通缩压力,表明日本经济的复苏将会很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