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式分权一直被学者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但政府却在银行部门一直暂缓分权进程,这也成为持市场化观点学者批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权力视角出发,首先对我国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金融分权与集权反复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1993 ~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分权背景下银行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银行制度绩效的提高并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金融分权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应在进一步提高金融分权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市场化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金融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对金融结构的传导机制的研究、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在不同层次上的研究、对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的制度研究、对金融结构(制度)变迁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金融结构变迁或者说金融结构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而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了对金融结构变迁因素的分析,而这种分析,无疑是有巨大的政策含义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我国省区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会增加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我们还发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验证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将广义的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与制度进步,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论证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与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波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今后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应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因素的角度,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湖南省为例,通过构建一个制度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分别得到不同的制度因素指数,并通过对不同的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综合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湖南省各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不可直接观测的制度变迁隐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程度上归因于制度的改进,制度变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制度变迁。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能带来社会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需要制度改革,但制度改革主要受外生变量影响。而且,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经济沿着均衡稳定的路径增长;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变迁会打破均衡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9.
毛健 《时代经贸》2007,5(5X):29-30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庆  朱荣林 《生产力研究》2004,(10):90-91,145
通过采取适当方式将制度变迁量化 ,并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在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经济体制变革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2.
高萍  孙群力 《财经科学》2006,(11):53-60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化日益突出,而制度变迁差异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为样本,利用1978-2003年间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估计检验,证明了这一论点,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丹 《经济与管理》2006,20(7):64-67
对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作定性分析发现,货币金融资产比重过大和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增加非货币金融资产比重,深化资本市场,增加融资渠道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安全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冯涛  刘湘勤 《经济经纬》2007,(6):143-146
转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项制度不断变化,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和决定了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15.
I argue that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f the last decades, which resulted in a worldwide crisis, relied on an institutional change that ill-shaped actors’ behavior so as to let them enter into unsustainable speculative activities at the expense of macro-stability. To support such an assertion, I draw upon a specific Veblen-Minsky approach to a credit-money economy and its endogenous fragilities. I also maintain that, when financial markets are liberalized and private-interestsrelated self-regulation replaces public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 financial system undergoes institutional deadlock and the ensuing confusion is transformed into a market gridlock. Markets then become unable to recover without public rescue operations of banks. The subsequent neg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are beyond the limits of any acceptable liberal ideology an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systemic stability calls for a tighter macro-regulatory framework to remove the domination of speculative finance over economic decisions and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金融稳定界说:定义、内涵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制度安排合理,有效发挥风险配置、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的运行状态.金融稳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金融稳定具有宏观(系统)性、动态性、效益性和综合性.金融稳定制度的演进与政府对经济实行管制的职能及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贯穿着金融风险-金融动荡-金融治理(管制)0金融秩序(稳定)这一政府和市场重复博弈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有效的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这一假说,论述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并依据1992-2007年数据检验了二者长期因果关系。结论是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长期格兰杰原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同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从制度方面加以型塑,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质量提高进行同步。  相似文献   

18.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与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学者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的研究多数支持"供给主导"假说,即金融深化过程会通过提高外部融资可得性、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对我国1978年~2007年间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长期内多数结果支持金融深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的假说,而短期内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理解转轨情境下的当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十分重要。采用中国东、中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中国转轨时期不同制度水平下社会资本、金融发展及其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资本与正规金融发展的联合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合效应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制度越完善,这种负面效应越明显。因此,在深化制度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资本结构优化和平衡,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