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我国商品流通业面临的挑战 流通业发展状况同各项宏观调控目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流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商品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来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1.我国流通产业尚不发达,整体竞争力不强,这势必对国内生产者造成较大挤压;2.2005年12月1日起《直销管理条例》的实施,表明中国对外资直销业也已放开,国内商品流通企业面临更激烈冲击,一部分企业将被外资并购。特别是一些国有流通企业;3.发达国家流通产业随企业的大型化而呈集中化趋势,而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化程度低,规模普遍较小,难以与外资抗衡;4.当前,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际化,而我国流通企业仍处于高度分散状态,企业规模小、效率低。流通市场和法规建设严重滞后,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市场流通秩序不规范,难以参与国际竞争;5.发达国家已实现流通产业信息化,并成为提高流通业绩效的主要动力。而我国商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例如我国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2.
流通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核心与经济命脉。但是由于流通业作为经济制高点的地位被长期忽视,导致我国流通业正面临被外资控制的境地。因此,中国流通领域亟待变革和超越,全国流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期起,我刊特邀请北京大学权威专家分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对流通变革的重要作用,对我国物流园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机遇、建设模式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物流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从而使现代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能够真正承载起促进中国流通领域变革与超越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李欢 《现代企业》2006,(8):50-51
加入WTO以来.中国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不断与国际经济接轨。伴随现代流通国际化的趋势,国内流通领域内外贸一体化的呼声也愈来愈高。那么,作为“先导产业”的流通业如何在流通国际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流通企业如何走上内外贸一体化之路?这些都是中国在“后WTO时期”履行加入世贸承诺时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布预测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商业将呈现十大热点:一、跨国零售商在中国进入全方位扩张时代。二、本土商业进入调整、组合的发展时期,流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三、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逐步深化,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将逐步形成。四、政府将通过多种途径规范和促进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改善市场流通秩序。五、流通领域加快全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建设步伐。六、零售商更加重视与厂商、供应商的利益协调,实施双赢战略。七、内外贸一体化将在管理和经营两个层面有所突破。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商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九、中西部城市及中小城市流通业竞争加剧。十、流通领域信用制度建设将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进良 《公司》2001,(11):11-12
企业并购不但涉及生产资料重组,还包括人员重组。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依赖“企业保障”而非社会保障的意识非常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并购中人员的安置问题,相对于生产资料重组而言,涉及的问题更多,难度也更大,人员重组已成企业并购的一大障碍。 一、企业并购后人员安置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并购的通常做法是由买方企业员责解决卖方企业全部人员的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等问题。这种 方法称之为“成建制”接收方式,是一种限于 现实条件实用性选择。这在中国社会保障制 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失为避免因企业人员 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的最新预测显示.2004年我国商业将呈现十大热点,这十大热点是:外商将加快进入中国流通业的步伐,并参与对本土商业企业的并购。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寻求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商业企业信用问题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将进一步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7.
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外延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国内外企业所广泛采用.但统计资料显示.在已发生的众多并购重组案例中,并购重组成功率是很低的,不到40%。并购重组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投资决策与行为,如何去正确实施?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环节?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或制度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通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和消费的发展,由此引发流通领域中的“革命”。过去的流通革命主要是指零售业态的变革以及整个流通渠道效率化的过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流通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导致流通领域里发生一系列新的深刻变革,一场以技术变革为核心的“新流通革命”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9.
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浅谈宋景奇近年来,流通领域流通企业建立的盲目性与竞争无序性,不仅引起经营的低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当前我国流通秩序较乱。本文拟从分析我国流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谈谈实现流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一、流通领域资源配置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界》2002,(6)
为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中央统战部举办了“中国流通业如何应对加入WTO”论坛,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出席论坛并讲话,政府流通业主管部门的官员、商业流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商业流通企业的经营者等二十余人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逐渐进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为文化传媒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14年,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并购北京智明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并购后实现迅猛发展。论文通过4个维度对企业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分析并购绩效,在总结中文天地传媒并购北京智明星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传统的传媒企业并购互联网企业进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战略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海外并购,是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既具有良好的机遇和优势条件,也面临一系列的并购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实施海外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顺利实施海外并购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程宝元  高嵩  闫钊 《价值工程》2013,(30):153-154
本文通过企业集团实施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力图在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的我国企业集团典型并购案例对整合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提出企业集团并购后有效实施整合的思路,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并购成为企业很好的选择。论文以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为例,研究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的动因,分析并购为阿里巴巴这个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并为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提供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竹盛 《价值工程》2009,28(5):132-135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石化行业开始重组,重组后的石化行业管理者越来越感觉到效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惊觉自己已被各种繁杂的例行事务束缚了手脚,在这种背景下,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应运而生。从石化行业的特点入手,考察了目前石化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技术上以及其他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磊 《价值工程》2014,(28):14-17
论文针对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对技术并购内涵的阐述,剖析技术并购的具体内容以及企业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各维度,并就企业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动力机制、外部适用边界与技术并购成长路径选择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增强型、互补型与多元型三类技术并购模式,分析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实物期权等运作都需要由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完成,价值评估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一系列的虚假评估事件,使人们对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了怀疑,也使价值评估行业的公信力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点。除了评估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外,外部行业监管失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文中从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对国内价值评估行业监管失效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唐翔 《价值工程》2012,31(32):119-122
构建一个科学的并购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是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设计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风险预警的综合评判,采取合理的风险控制环节,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风险预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A two‐part process is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role of efficiency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 activity in Australian credit un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93–1997. The measures of efficiency are derived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technique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first part uses panel data in the probit model to relat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long with other managerial, regulatory and financial factors, to the probability of merger activity, either as an acquiring or acquired ent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an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earnings and asset size ar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bability of acquisition, though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being acquired is smaller asset size. The second part uses a tobit model adapted to a panel framework to analyse post‐merger efficiency. Mergers appear to have improved both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credit union industry.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毅 《价值工程》2009,28(11):146-149
经过5次并购浪潮之后,关于企业并购的效果以及如何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是事件研究法、会计指标法和EVA法。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文献梳理,分析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为正确评价并购绩效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