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宣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了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而制定。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下会计利润失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将在2007年1月1日施行。  相似文献   

4.
谢景芳 《经济论坛》2006,(22):138-140
2006年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将在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先行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次会计改革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的力度和影响力是会计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皆无法比拟的。一、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1992年制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定发布《企业会计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会计沟通、交流、协调也在不断发展,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体系正式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走出了重要一步,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世界备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放 《时代经贸》2007,5(7Z):127-128
2006年2月,历时三年的新会计准则终于破茧而出。这份39项企业会计准则48项注册会计审计准则的新规,已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包括中远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在内的首批24家中央企业同时启用新准则,所有中央企业也将在2008年底前全面执行新准则标准,随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是否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而造成的;另一种为会计舞弊行为的结果。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  相似文献   

8.
张放 《时代经贸》2007,5(7):127-128
2006年2月,历时三年的新会计准则终于破茧而出.这份39项企业会计准则48项注册会计审计准则的新规,已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包括中远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在内的首批24家中央企业同时启用新准则,所有中央企业也将在2008年底前全面执行新准则标准,随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9.
从审计业界与公众视角看新审计准则的八重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华明 《时代经贸》2006,4(11):9-11
新发布并且即将实施的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突破性成果,将对审计实务工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作为研读新准则的一些体会。本文基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作为审计服务对象的社会会众双方的视角。重点总结了新准则在拓宽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良好的可扩容性、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化了注册会计师揭示会计舞弊的责任以及更注重维护公众利益等八个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建成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会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将为我国的会计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本文就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以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比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曹忠志 《经济论坛》1997,(12):35-36
注册会计师要关注资产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曹忠志资产评估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经济行为。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从事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时,需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予...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现阶段经济、法律、会计发展水平,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一致.但鉴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大量存在等现实,中国会计准则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趋同中仍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汪洋 《时代经贸》2012,(18):204-20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现阶段经济、法律、会计发展水平,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一致。但鉴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大量存在等现实,中国会计准则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趋同中仍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同年11月初,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也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这标志着历经3年构建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最终完成。从2007年1月1日起,1400家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新会计准则,成为第一批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丁云慧 《时代经贸》2007,5(10Z):148-149
经过三年的不断修改与审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宣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包含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新规定,新会计准则立足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它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遏制会计信息在失真现象,对重塑会计行业诚信制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范中国注册会计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中国于2006年、2012年先后颁布并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一系列审计准则。在新颁布的准则体系中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随着风险导向理念审计的实施,对审计实务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志容  孙武 《时代经贸》2012,(16):234-23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在新的审计准则之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准则下的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正确运用两者及其关系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李红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132-133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新准则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而执行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监管的有效性。因此,在会计准则执行的过程中,首先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效性,其次提高政府会计监管的效率,在加强法制监管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加强大众媒体监督的独立性,以促使我国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