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分析和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代表了农业先进的生产力,加速发展农机化为构建和谐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广阔的空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应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尽快解决农机化进程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丁伟  许亚杰 《时代经贸》2011,(10):141-142
本文以农业制度的变迁以及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为背景,不仅仅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十一五”以来扬州市对农业投入的总量、投入的方式以及财政投入的结构状况,客观地剖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与此同时,本文还把新形势下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作为一个研究重点,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投入环境,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农业财政投入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7,(4):I0006-I0009
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研究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规划,层层分解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增加对“三农”投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人人关心、广大农民积极行动、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福建对新农村建设的的投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结果表明:2006年7、8月间,我们对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我省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势头良好,乡镇企业反哺“三农”的投入有所回升,吸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攀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更快发展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投入。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范围。要把建设新农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增加投入,主要解决农村规划编制,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投入重点由城市逐步转向农村,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8.
徐杨林 《经济师》2012,(1):230+2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和手段。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山西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实现我省新农村建设逐步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民族区域新农村建设的一般规律,对湖北武陵山民族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其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政策、改善的交通状况及坚实的实践基础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稀缺的人力资本和较重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等不足。为了加快推动该民族区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构建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是农村振兴的新机遇和新起点。近几年,广西凌云县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发展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财政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不断创新支持农村发展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发展,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财政投入农村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配置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河南省H县为例,利用调研中获取的访谈和案例资料,对该县六个样本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阶段,应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一是创新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二是继续加大投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三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恩施大峡谷景区:社会、经济效益的融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概况与开发的地位和作用恩施大峡谷风景区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南岸,清江中上游生态民俗风情旅游中心城市恩施市境内,控制区面积24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32.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大河碥绝壁、后山绝壁、前山绝壁、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等。整个景区山势雄伟,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且串连着30余个小峡谷,各具特色,包容百里绝壁、千丈飞瀑、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数种天下奇景。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专家研究表明,“这种峰林状山体的资源品位在湖北境内乃至全国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分析和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按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制度完善、环境优美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瓶颈,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主要分析探讨农村教育目标、教育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教育公平现状及理论对策,切实实现农村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要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重点之一,而不是仅仅把它列为农村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要把信息化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系统的思想与方法研究信息作用的机制。提出把其纳入政府财政支出计划,按级次进行投入和推进建设的过程,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同时,采取科技与全融捆绑的措施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创新开发和市场供给。运用市场驱动机制,转变传统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观念,促进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带头人;转变观念;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也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财政部门要以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陈烨 《当代经济》2007,(10S):98-99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如何发展恩施特色经济,是我们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发展恩施特色经济的认识、思路、财税对策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发展恩施特色经济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