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梦景细碎而斑斓的少女时代,读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感觉这条;河流太神秘,她流淌的许多故事,都不为那时的我所能理解;故事里的人,对这条河有着太复杂的情感,那情感,也非我所能懂得。  相似文献   

2.
雅清 《湖南地税》2011,(1):48-49
许多年前的一位朋友大约存主持《往书如烟》之类的专样,总约我写点什么,无奈事务性的事情太多,也没有很好的心绪,也就作罢!  相似文献   

3.
路在脚下     
常常听到前些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路在脚下》,也有叫《敢问路在何方》的。侧耳倾听,细细品味,这首歌不仅旋律、曲调优美,歌词写得也好,我更喜欢还是那歌词。说得实在,脚踏实地,路在脚下,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我是《中国工会财会》忠实读者,总的来看,我对杂志的印象有三:一是办得比较特。突出了宣传政策、指导工作,为工会服务的特色,这是工会的其它刊物不可替代的。二是办得比较新。有新颖的内容、全新的话题、贴心的栏目、清新的文风,刊物很适合自己的定位和读者口味。三是办得很有情。贵刊贴近现实、贴近工会生活、贴近工会财会人员、与读者情感交流较好。如近期刊登的《诚信与失信的思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一宫》、《我的工会情结》等文章,犹如和你谈心拉家常一样和蔼可亲,有感有情,增强了贵刊的可读性、亲和力。为了把贵刊办得更好,出于一…  相似文献   

5.
曾经视读书为乐趣。二十多年前,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读书,如《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三侠五义》……那个在寒冷的冬夜,蜷缩在床上,看了一整夜《杨家将》,天亮后瞪着通红的眼球去上学的少年就是我。  相似文献   

6.
罗葵 《新疆金融》2009,(12):86-87
每个人都会有一件珍宝在心目中闪亮。阅世近50年,遭逢了无数风风雨雨,许多珍视一时的宝贝和至交不知不觉松开了手,不再隍惺相惜相伴;只有《新疆金融》犹如多年的君子之交,虽然淡淡的、一如我寒室里多年的生生不息的兰花,不曾分离,始终供应我绵延不绝的与时代共舞的最新鲜的精神食粮,伴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走上工作岗位16年来,承蒙局领导的培养,每年我都在“爬格子”.“爬”的时间长了,于是,自己辛辛苦苦“爬”出来的文字便走上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如《经济日报》、《中国财经报》、《公共支出与采购》和《政府采购指南》等。  相似文献   

8.
三年多以前,我所在的中文系试行读书小组计划,让老师带着学生分组读书,我当即想到的是《论语》。 实际上.我对《论语》是陌生的。固执地选择读《论语》,是因为之前的两三年,我喜欢在睡前翻读几则《论语》,里面有一种宽厚的力量.慰人心胸。它谈论的是人间“正道”,言语中有爱.有理解.有宽容,有情趣,更有自我砥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感到.《论语》所要炼成的理想人格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相似文献   

9.
岁末的国内影坛,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宣传最为如火如茶的,莫过于《满城尽带黄金甲》(下面简称《黄金甲》)和《夜宴》这两部大片了。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阵容,这两部片子都可谓势均力敌。明争暗斗之场景,自然使观众饱了眼福,就好像吃了半年斋饭之后,忽而一下子一碗鲍鱼和一碗熊掌齐齐端到了面前,  相似文献   

10.
潘红丽 《新理财》2003,(2):19-19
隔沟牧放(西江月) 甲乙隔沟牧放,二人暗里参详。 甲云得乙九只羊,多乙一倍之上。 乙说得甲九只,两家之数相当。 二人闲坐恼心肠,画地算了半晌。 ——《算学宝鉴》卷二十五 译文:甲乙二人隔沟牧放羊只,二人暗中各自想:甲说“我得乙九只羊,比乙多一倍。”乙说:“我得甲九只羊,两家的羊数就相等。”二人闲坐动脑筋,在地上算了很长时间。引自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卷六诗  相似文献   

11.
超脱     
《安徽水利财会》2007,(1):42-42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相似文献   

12.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粼觉今是而昨非——张明金融随笔集》呈入眼帘,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名句。启卷翻读,连珠妙语扑面而来;掩卷遐思,真知灼见荡漾徘徊。曼昆在脍炙人口的《经济学原理》里说:“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人们学会用经济学的方式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拜访浩然是1977年10月17日的事。当时我正在准备参加首次全国高考。 一日课间闲谈,同学说,作家浩然就住在他家附近。当时在我心里能称为作家的只有浩然一人。通过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节目,《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早已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文革”结束前浩然是唯一“鸿运当头”的中国作家。第二天课间我对同学说了前一晚上的想法,我们可以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14.
我是黄山市农行的退休干部,今年79岁。1950年我在芜湖市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1961年调至人行徽州中支行,后人农两行分设到农行,先后在农金、信合等业务部门工作,直至1987年退休。几十年来,我与《安徽农村金融》一直有联系,且情谊深长,是我难忘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5.
常亮功 《中国金融》2006,(18):32-32
1976年,我告别了农村插队生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银行员工。在次年一次清理旧房时,意外发现两份旧得发黄的《中国金融》周报(《中国金融》在1958年10月至1960年中期曾经以周报的形式出版)。由于“文革”的原因,《中国金融》早在1966年9月就已经停刊。这两期周报的出现让我倍感兴奋,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头版新闻登载了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金融家关爱金融工作的活动报道;二是刊登有陕甘宁边区银行及其货币发行的回忆性连载文章。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两份报纸珍藏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读过高尔基那篇著名的散文《鹰之歌》,我与文学爱好者交流的体会是,《鹰之歌》的思想性、艺术性远甚于《海燕》。  相似文献   

17.
侯磊 《金融博览》2013,(11):84-84
自从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发现当代的名家几乎都是写乡土文学的。贾平凹.陈忠实写陕西,李锐写山西,莫言写山东.余华写浙江.刘震云写河南.而阎连科.最有代表性的《耙耧天歌》、《受活》等也是写农村。他的散文.更能传递出些他与乡土的深情,比如散文集《一个人的三条河》。  相似文献   

18.
李守荣 《中国金融》2006,(18):38-39
我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近40年的平凡生涯中,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之前,我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热心读者,她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对重点文章如读有所悟便写点学习心得,真是受益匪浅。阅读之余,也不时地试笔投投稿,得到了编辑们的悉心指点,更是终身获益。记得,1982年我从日本住友银行研修回来,以力之(下力量而为之的意思)的笔名写了一篇《住友银行的经营管理概况》的稿件,投给了《中国金融》编辑部。时任编辑部主任的冯春林同志对此稿非常重视,从稿件的内容结构到辞章语法都精心指导我进行修改,然后他又亲笔斧正,并加上“编者接”,在“国外考察报告”专栏首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成为事业的强者、生活的智者、游戏的赢家,是每个人简单而执着的梦想,我们是如此渴望得到“赢”的答案。这正是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继《赢》之后,又推出新的管理学力作《赢的答案》的直接动因。就如作者所言,“写作的想法不是从我自己脑海里冒出来的,而是别人给予我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对我而言是一份青春跃动的情怀。22年前,当我走出校门,迈进农行,向我伸出热情臂膀的恰是《安徽农村金融》。我们一样年轻,并且都姓“试”。我在试用期,她是试刊。打那儿以后,我作为《安徽农村金融》的编辑与她相伴了15年。铅字是神圣的,油墨是香的,她引领着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