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会计》2004,(9):62-63
积极稳妥地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账,是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减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袱、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精神。现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账,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老粮食财务挂账及新增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一)老粮食财务挂账,指1992年3  相似文献   

2.
《商业会计》2004,(9):60-6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和结构还不合理,历史包袱较重,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不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的精神,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商业会计》2004,(6):i012-i014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文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和结构还不合理,历史包袱较重,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不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的精神,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农发行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年年亏损积累了大量的呆帐坏帐。深受国家粮食政策及自身制度性弊端束缚的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已不再适合同时经营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脱困的出路在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淡出”粮食购销市场,农发行回归政策性银行的本色,同时建立新的国家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5.
王建云 《价格月刊》2005,(10):22-2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这是每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多年来,靖江市粮食局积极以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办法,使国有粮食经济持续发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地位日益巩固,市场占有力和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多年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国有化运作、集团化管理、市场化激励。  相似文献   

7.
粮食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1999年我县对原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改革不彻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底再一次对粮食流通企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粮食购销企业终于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吉林省政府提出在2008年年末之前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举措,在省内原则上不再存在由市(州)县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本文对这次改革后的粮食流通企业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同时,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粮食市场放开后,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深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解决好“三老”问题?如何营造国有粮食企业和非国有粮食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这些问题,国家粮食局新闻办公室负责同志接受了《财经界》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第一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这表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在粮食流通中如何发挥国有粮食部门  相似文献   

11.
孙海英 《商业会计》2007,(10):46-46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选择何种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成功实现企业改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我省粮食购销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制的现实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洪涛 《中国市场》2005,(12):40-41
粮食企业改革现状 2001年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31个省(市区)已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与之相适应我国粮食企业改革也加快了步伐,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粮食企业3.4万家,其中购销企业2万多家,改制7027家,占2万家的34%.截止2004年底,除国有粮食企业有3.4万多个,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有10万多个,完全改变了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至今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粮食企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商业会计》2002,(3):5-6
2001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加快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步伐,各项粮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粮食流通工作中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财务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切实做好2002年的粮食财会工作。一、建立目标责任制,继续搞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2001年,各地加大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力度,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4.
王先芳 《商业会计》2007,(10):42-43
近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逐步分离,促使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督粮食企业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以及对企业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监管上来。为适应这一转变,萧县粮食系统于2006年初对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推行了区域会计委聘制。笔者就此谈谈工作实践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与国家储备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国家粮食定购制度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趋向,并从储备粮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入手,对完善储备粮管体系,确定粮库建设规模、布局和粮库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深化,粮食企业将全面进入市场,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在这种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适应日益剧烈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粮食购销的旧体制正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崩溃 ,尤其是国家明确提出要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粮食购销企业将全面走向市场化经营。在这种严峻形势下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哈尔滨市应该如何应对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挖掘“主渠道”潜能 ,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着力谋划的一个大课题。结合哈尔滨市粮食实际 ,笔者认为推进粮食产业经营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以解决"三老"问题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对"老人"实行有限竞争上岗,富余人员全部买断分流;对"老粮"继续实行划断管理,分期销售;对"老账"全部剥离企业,上划至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三老"问题的解决,使粮食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辅平了道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粮改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已基本由市场调节,粮食产销区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也逐步形成,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积极研究粮食财政财务政策,提高粮食财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粮食事业的发展、保障我省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对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推动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粮食市场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就培育和建立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建议。一、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我县粮食市场的变化1.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重庆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指出,“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而作为经营主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经营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加之,对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