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立银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63-166
文章从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趋向表现,探讨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从理念训导与法律强制并重、应发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构建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应如何强化跨国公司在华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政策建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社会责任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甄别认识误区的基础上,从国际社会协作、跨国公司自律、东道国制度约束等方面,提出了包括制定和优化约束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行为准则,跨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东道国政府制度、道德约束等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对规范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马彦 《改革与战略》2008,24(6):33-34
文章在回顾有关跨国公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在华跨国公司出现的问题划分为违法行为、社会责任弱化、生产经营非本土化和寻租行为四个层次,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欧阳小迅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133-136
文章从市场激励和国家有限干预两个视角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描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随后对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在市场激励和国家干预框架下,剖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在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重构的过程中,完全依赖于市场激励或完全依靠国家干预,都是不可取的。当社会责任面临市场失灵时,就需要国家有限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促使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市场激励与国家有限干预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重构中同等重要。文章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重构与完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基于CSR报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1家著名跨国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所得的CSR报告表明,来自不同母国的跨国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偏好不同,而公司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又相互独立,呈非相关性。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好坏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履责状况取决于公司战略、我国社会责任环境、国内外法律差异等因素。据此,论文对如何全面正确评估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28-32
跨国公司价值链在全球的拓展,一方面有利于拉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攀升,另一方面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文章以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弱化现象为分析对象,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范式和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根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下,国内相关行业市场结构被扭曲割裂,与此同时在华跨国公司在与国内相关利益群体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势必形成在华企业的双重社会责任标准行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从商业意识的边缘概念转变成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概念,并逐渐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主导企业,在其母国履行了良好的社会责任,人们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期望更高。但是,现实情况表明,资本的国际化并没有同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出现了“南橘北枳”现象,在华跨国公司的现实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2008年7月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举办了“跨国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8.
从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到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国的奶制品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带给国人们难以抚平的伤痛。我们从中看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责任问题.更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责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近期的“三鹿”事件入手,从企业的质量文化、危机管理、封闭式供应链管理等角度嵌入式分析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形成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由此影响到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本文回避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分歧产生的瓶颈制约,将研究焦点锁定在跨国公司本身特质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界定的影响。在文献评述基础上和明确现实需求与背景下,沿循“跨国化梯度”这一反映跨国公司与一般企业本质差异的维度,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通过空间细分方法构建由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及跨国公司国际层面的社会责任组成的新的概念框架。新的概念框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目的在于揭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各个不同概念、研究点及研究视角之间的关系结构,推进对整个概念框架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外企在华设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对本土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管理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文章在对某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式,并根据相关结论,对在华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燕春蓉 《特区经济》2008,(4):299-300
众多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研究跨国采购的风险管理。而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这种近年来日益明显的风险,正在成为跨国采购风险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分析如何识别和管理跨国采购的一般风险,尤其是如何判断和防范社会责任风险。同时跨国采购中的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也正在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跨国采购供应商,本文也将分析我国供应商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这类采购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供应链整合作为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上海离真正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还有相当的差距。要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中心,上海须紧跟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整合潮流,提升自己在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中的地位,成为跨国公司的国际供应链中心。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主体范畴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岚君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02-104
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内容予以关注,但是却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问题。我们可以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道德满足和人类进步而进一步展望,企业社会责任是每一个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乃至于个人都应当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从财富实力、经营规模、社会影响力、公众认知度等方面看,跨国公司和个体工商户恰居"大""小"两端,它们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愿以及法律规制上并不一致。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主体的地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逐渐为社会和企业所重视,但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为了指导企业科学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达到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的目的,作者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系统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其结构、功能和特性,为从宏观、整体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智洺 《特区经济》2006,213(10):351-352
在界定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内涵的基础上,指出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构建之必须,从成员选择、风险分担机制、绩效评价三个主要构建环节上归纳分析出影响联盟构建之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个环节影响因素中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战略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频频利用其在专利领域的绝对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且时不时举起专利战略的大棒对中国企业进行围剿,对我国民族企业的成长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中国企业应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联合起来,积极主动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孙中叶 《改革与战略》2010,26(6):44-46,68
企业行为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足以形成足够的约束,对脱离于价格机制之外的外部性和负内部性,必须通过政府社会性规制使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面临受到惩罚的可置信威胁,收敛企业行为域,促使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进而成为企业提高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重要集聚地。文章从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对上海经济产生的集聚效应和直接效应角度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意义,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可行性,并在文章的最后就上海如何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提出了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