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伴随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频繁,农村人口越来越多的涌入城市,并选择将曾经赖以生存的农用土地进行协议流转,以谋求土地使用权让渡的收益。在流转中,保护农用地原用途是基本前提,但在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非法转用现象,而现有的法律规制却无法及时遏制。本文尝试从协议流转手段获取农用地进行非法转用入手,通过梳理整体立法和具体规制措施上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对转用的流转合同效力、转用的行政监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观行为变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以给日后立法提供一些细节上的参考意见,也可以在具体解决相关实际法律问题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征转用价格评估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地征用中存在的补偿不足等问题,各地都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补偿制度,但不少地方的制度设计离市场要求的补偿幅度相差甚远,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建立一个以市场为依托的农用地征转用价格评估机制。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和地方的实践出发,探讨了建立农用地征转用价格评估机制的原理、内容,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问:规模化畜牧养殖用地确定后,可以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吗?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对外公开发布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规定,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理论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资源价格角度初步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的评估思路 ,立足于农用地本身的环境生态功能价值和社会公共效益补偿 ,从农用地环境效用的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方面提出评估模型 ,为完善农用地价格构成及农用地征用转用价格内涵的确定提供参考 ,同时予《农用地估价规程》中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提出了初步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4年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虽然提高了征地补偿的标准,但是按原用途补偿价格与农用地转用后的建设用地价格仍存在巨大差异。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转用的范围日益扩大,据历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农用地转用面积从2001年的110180.18公顷到2008年的270185.75公顷,增加了约1.5倍。  相似文献   

7.
新《土地管理法》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用地审批方式———以“批发零售”取代了“逐级限额”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在新的用地审批方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法批准农用地转用是伴随着用地审批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违法行为,如何正确判断其构成与认定这一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农用地转用”是指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55号文,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概念及分类作了更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农用地角度,研究合理征用补偿标准的构成、测算方法以及权益的分配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研究方法:收益还原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用地合理征用补偿价格应包括农用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土地发展权价值,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和土地发展权价值构成征地补偿的主体。研究结论:现行的区片价基本能体现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但是没有体现土地发展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农用地转用指标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权利置换,有利于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释放城镇建设用地的潜能.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提高宅基地权利置换的绩效.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程中,使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异地征收农地进行土地使用权出妊所得净收益,全部被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用于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或者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的地言政府,不能从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基本实现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都会阻碍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因此,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需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将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指标擅自挪作他用。比如:2003年某省政府批准某市农用地转用30亩,该宗地块位于A地,规定用途为学校(教育)用地。2004年,该学校因故未被批准建设,于是市政府便占用这30亩农用地转用指标,批准在B地建设住宅小区,其理由是总用地指标并不突破省批准的面积。这种做法真的合法吗?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是地方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对所转用和征收土地的性质、地类、面积、地理位置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确定的。从用地单位提出申请开始,到现场勘测定界、制作图纸,以及对被征地所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宅基地的集体组织所有的公有制性质,使宅基地使用权以福利分配形式无偿提供给村民,不允许进入市场流转。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行政补偿制度对弥补因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产权主体带来的损失以及切实保护私人财产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行政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节省国家资金作出这一规定是合理的。然而,在立法、执法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对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仍旧存在很大的经济差距,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所反映出的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和一些其它结构的组织形式,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的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背景下的现实障碍和路径选择,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研究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资金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性的特征,只有深入分析这些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才能提供适应这些需求特征的金融供给.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辽宁省农户民间借贷行为存在发生率高、借贷资金以生活性为主、借款及偿还方式多样化以及多以无息借贷为主等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其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对于现阶段深化辽宁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瓶颈制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析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概述 征用是现代国家以非市场的方式取得非公有财产的强制性途径.这一途径是市场体制的一个例外,通常出于重大的公共利益目的偶尔为之.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中法的主要价值是自由和秩序,这两者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法律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尺度,对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法律行为中的目的性价值是自由,而秩序是其中的工具性价值。此外,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在实现自由与秩序和谐统一的路径在于科学配置和规范经济管理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对经济管理法律行为的法价值取向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如下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鼓励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众多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流转,掀起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的热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一、江苏省土地规模流转现状特征江苏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江苏省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制度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措施 ,诸如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运作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等 ,旨在克服农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强化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但是 ,中国农业投入资金短缺、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的仍较突出。其根源在于严厉的金融管制和半封闭的金融环境的存在 ,政府又是金融制度的主要供给者。这些措施均是政府从金融供给角度对农村金融市场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