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展览会作为一项服务产品,其品牌形象是通过其名称、口号、标志、文字、图案等组合而成的,它担负着传达展会核心价值、沟通观众与企业,并且使其与同类展会相区别的重要功能。品牌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图案,一句口号,而是代表了展览会主办者对客户的品质承诺。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延伸展览会品牌形象,提升展览会品牌价值,提高客户对展览会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2.
郑磊 《新财富》2006,(2):110-115
作为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小企业之一,“测量专家”公司最大的战略成功就是立足中国,通过并购把产品线的开发和制造王不节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努完成并购后的整合,实现产品结构转型。“测量专家”与竞争对手的对比说明.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中国机会”的同时,实现飞速增长需要借助并购扩张战略.而并购的步伐和节奏取决于企业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一些重要的财务预测和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监控整合过程,找到既稳妥又快速的发展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4月份一年一度的“展览春季”的到来,很多企业也开始带领着销售团队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展览会。一个展览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承载着企业复杂而多样的使命: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展览会,能在异邦与老客户见面交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逐步扩大,国外形形色色的展览会吸引了众多欲走出国门,将产品技术销到海外去,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壮大自己的参展企业。参展是最好的促销渠道,通过出国参展可以使中国企业逐步走向世界,可以直接促进与国外的经贸往来,发展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展览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展览业也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揭示着有关行业的发展方向。 农机行业连续5年的增速运行.目前仍然持续着。而各地不断涌现的农机展览业.也证明了农机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AMF,简称“全国农机会”)是中国农机行业的“第一展”.其发展的状况是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缩影.是农机企业交流的平台。它展现着农机企业的资信、风貌和实力,反映着农机技术进步的成果与发展.体现着中国农机化的水平及走向. 对于参展企业而言.正是通过参展这个具有近50年历史的魅力无穷的全国农机会.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满足了自己诸多方面的需求,为本企业产品的推广、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推力。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对于出口企业,参加展览会是开拓海外市场,宣传企业形象,介绍产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欧洲消费品市场一直被国内出口企业所青睐,国内企业参加欧洲消费类展览会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欧洲最知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如法兰克福春季和秋季展览会,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的参展需求。另一方面,在欧盟对很多中国产品设立各种贸易壁垒以阻止其占领欧洲市场这种环境下,很多欧洲展览会的主办单位也对中国参展企业设限,给国内企业参展带来很多不便。面对这越来越多希望开拓欧洲市场的企业,而在欧洲的消费类展览会供应相对不足且费用高昂的情况,中国国际贸  相似文献   

7.
肖金富 《农机市场》2005,(11):15-15
虽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农机品牌展览会一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已经落下了帷幕,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仅感召了中国农机企业及已落户于中国的外资企业,同时也吸引更多国外农机同行的眼球,他们谋求通过品牌会展的效应达到进入中国农机市场的目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为国外农机企业进入中国搭建起了展示平台,也给国内农机走向世界打开了窗口。在本届展会上举办的爱尔兰农机产品推介会吸引了许多中国农机同行前往进行咨询和业务交流,使展会国际化气氛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8.
《广告导报》2004,(9):45-47
产品有生命周期,而品牌却可以无限延伸。雀巢作为全球的知名品牌,一直通过不断推出丰富多样的优质产品来美化人们的生活.而这些产品的背后却上演着一个个打造品牌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事物具有的不确定性。在企业产品项目管理中更是处处事事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将如何理性地认识、从容地面对和有效地利用这种客观存在而无法回避的不确定性成为企业研究探索的课题。从而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就可以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把不利变为有利,促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当市场对一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时,产品供给可以随之增长而不受资源约束,它可以无穷无尽地随着需求而供给,并不需要追加生产它的资源和成本,这样的产品,我们把它叫做非稀缺产品。企业生产这样的产品,除了第一次的固定投入以外,从此以后不再需要追加成本,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无穷无尽地供给。我们可以把在起始点上的这种一次性的投入看作固定成本。例如,软件即是一次性投入的,投入研发出一个软件后,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复制,不需要追加成本,也不存在资源稀缺,  相似文献   

11.
三月里的哈尔滨依然春寒料峭。然而,每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却聚集了全国农机行业的目光。3月17日.随着“2007年黑龙江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四届黑龙江省国际农机展览会”(以下简称“黑龙江农机展”)的礼炮鸣响.一股暖阳似乎把这座北国冰城从漫长的冬日里唤醒。通过黑龙江省农机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来的我国东北地区的农机产品订货交易平台.广大农机制造商、农垦职工和农民群众融合成为一股热流.在早春的冰城来释放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研设计单位,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可以说比造船企业更早地感受到了市场的“严寒”。在2009年、2010年,广船院接单情况尚可.而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很难获得订单。对设计单位来说.要在危机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船型开发和技术进步是必由之路。为此.科研院所需要尽快转变产品结构.向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娟  王芳 《进出口经理人》2011,(1):76-I0008
在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后,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借助国际展览会这一平台作为稳定老客户、开拓新市场、了解行业动态、研讨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国际建筑业的第一大展会.法国巴黎建材展(BATIMAT)为参与者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和权威发布的同时.一直把展商的商业成交作为确保展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目前,该展已发展成为出口欧美的中国企业首选国际建筑展会品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齿轮行业优秀企业与优秀企业产品,几乎都在本届展览会亮相.可见中国齿轮行业对此展览会的重视和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房士阁 《农机市场》2008,(11):47-47
“我们十分珍惜这次与业内同行交流的机会,愿意向行业管理好、发展快的企业学习,愿意为广大经销商、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欢迎行业有竞争优势的配套企业来参与时风。”10月26日,在2008年全国农机产品定货交易会暨第12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简称“全国农机会”)开幕式上,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作为农机生产企业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16.
徐刚 《江苏商论》2002,(10):69-70
在发达国家,有关概念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市场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由于概念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市场评估可以为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因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通过“168控制器”概念产品市场评估的实际案例来阐述有关概念产品及其市场实验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初,金在林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嘉仕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主要销售地毯、防尘布以及一些家居用品的企业,在浙江也有自己的工厂。和大多数工贸合一的企业一样,他把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设立贸易公司作为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3年后,公司已经开始把产品卖到了国外,而这一次,他把企业放在了网络上。  相似文献   

18.
小赵 《农机市场》2006,(11):30-30
2006年10月22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06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厂商、农业机械制造厂家在本届展览会上亮出了各自的带头产品,为凸显产品宣传效果,塑造品牌.扩大销售量,商家们在宣传与梢售上注重策略和技巧.出现许多靓点.尤为突出的是北京弗雷森拖拉机有限公司的展区.人潮知涌.争相观看,是什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国  张水平 《市场周刊》2004,(12):115-116
在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高附加值”一词重新以高频率跳入我们的眼帘,那么,什么是高附加值呢?高附加值是指产品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例。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能为其创造最大的商业利润和社会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战略,例如,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和市场战略,例如,创新思维形成差异化.创建名牌产品等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任辉  李秀芝 《市场研究》2004,(12):32-33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份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我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形势: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消费者的消费品味和服务需求更加强调个性和全方位.企业之间在新的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转向了人力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