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汽车最近却爆发了全球性的召回事件,品质神话引发公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方面的雷曼兄弟。笔者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源于金融业的贪婪,而丰田则出于管理上的大企业病现象,只把一些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汽车最近却爆发了全球性的"召回事件","品质神话"引发公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方面的"雷曼兄弟"。笔者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源于金融业的贪婪,而丰田则出于管理上的"大企业病"现象,只把一些生产技术移植到海外企业中,却没有把相应的管理方法也灌输进去。丰田尚且如此,还在  相似文献   

3.
一度退至幕后而又复出的四川长虹电器集团公司总裁倪润峰坦言:长虹得了“大公司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一是“高烧”,企业的高速增长让管理者头脑有些发热,缺乏冷静;二是“肥胖”,企业组织结构膨胀,管理层次增多,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存在的现象,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也出现过大企业病现象。大企业病阻滞了企业发展,它的发生是企业管理不善的必然结果,那么解除大企业病的困扰,就应当在管理上寻找规律。  相似文献   

5.
6.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公开对媒体讲,联想患了大企业病。许多人初闻此言,大为震惊。无独有偶,早些时候,四川长虹的倪润峰也曾坦言,长虹过早患了大企业病。其实,近年来大企业病在中国不可不少见,其中有的还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7.
8.
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汽车最近却爆发了全球性的"召回事件","品质神话"引发公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方面的"雷曼兄弟".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认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是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原因,其实,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汽车落到今天这一步,“大企业病”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大企业病是“大”的专利吗?大企业病有三个症状第一,信息传输通道不通畅,主要原因是管理层次太多。第二,左右信息不互通,原因是各自为政.形成一堵墙。第三,见领导难,主要原因是领导忙不过来。综合起来一句话,大企业病就是本应该畅通的信息通道发生了阻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就像马路上堵车,大家的感觉过程通常是从开始着急,到抱怨,再到无奈的适应,到最后习以为常。一旦企业员工对大企业病习以为常,企业也就岌岌可危了。  相似文献   

12.
13.
近日,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王世成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世界制造业重心出现了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国家转移的趋势,因此。中国制造产品需要尽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他以鞋类产品为例,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和吸取意大利、韩国的经验教训。他解释道。意大利如今在制鞋数量上虽不占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经营者》2004,(8):22-22
<正> 6月1日,由首都青年记者协会、《英才》杂志社协办的“中国企业1000大”数据发布会在天伦王朝饭店举行。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度的统计结果,参照国际上一般方法,以年度销售额为依据,现场公布了中国1000家最大的法人工业企业。统计显示,2003年,“1000大”企业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0.5%,但实现销售额却高达52686.8亿元,占36.8%;拥有资产57108.1亿元,占33.8%;实现利润4173.6亿元,占整个工业实现利润的一半。中国“1000大”企业中,数量较多且排名靠前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张守纪 《公司》2002,(1):21-22
国外的管理专家在对一企业的成败、沉浮进行研究之后,将一些大型企业中机构臃肿、沟通困难、信息失灵、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总结为“大企业病”。“大企业病”的出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削弱了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曾经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三株集团都可以算作是“大企业病”的牺牲品。大企业病的症状机构庞大是大企业病的第一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科室“叠床架屋”、总公司机构庞大。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强调的是上下对口,有事就得设机构。于是,除了生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大型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大企业税收管理已逐渐成为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生产经营模式更复杂,在各个行业领域专业化、科技化程度更高,普遍采取跨区或跨国经营模式,涉税事务更繁杂,传统的低层面、分散型的税务管理已无法满足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制,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现代化的税收纳税服务,是各级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中央明确提出中国企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基于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入分析而做出的战略性决断。那么,对于中国承包商而言,应该“创造”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影响深远的企业形态,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面临国内外不同市场资源及竞争对手的冲击和考验下,企业将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就经历了由充分肯定到饱受争议的历程。本文试分析其衰败原因,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利于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与日本企业的人土探讨企业文化,你会对他们诧异的神色和茫然的表情感到惊奇,似乎他们对此不以为然。难道他们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吗?但你分明从他们员工的举手投足间就可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这又能做何解释呢?这种疑问,只有经过再三了解和深入思考才能茅塞顿开。是的,日本企业没有“文化”,准确地说,没有我们目前所说的和所做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