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经济思想置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思想的产生和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暂存性等时空相对特征。社会经济发展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变过程中,现阶段经济思想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包括脱离实践、方法一元化等问题。经济思想多元化,研究主题实践性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试论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利 《经济师》2003,(1):206-20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已成为系统性的独立学科 ,并出现了不同的分支 ,在经济发展中各占一席之地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成熟应运而生 ,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企业的运行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对两者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城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绩效.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区城经济发展思想经过了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的时期,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述评,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和工人阶级的"圣经",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启迪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理解认识也不断深化。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思想的演进,《资本论》在不同时代所折射出的理论光辉不同,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这一过程见证了既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演进,也见证了党始终不变的人民情怀。我们将继续沿着《资本论》所照亮的前进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回答好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着中国出口的不断扩大,这些举措都具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然而,中国与西欧国家不同,重商主义思想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危害,包括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民族品牌受挫、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须我们解决。  相似文献   

6.
劳动剩余、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视作是一个劳动剩余逐渐消减的过程,但是人们对于劳动剩余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传统的劳动剩余理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看成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新兴古典经济学派则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视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我们利用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有关劳动剩余经济的几个命题,揭示了劳动剩余对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两种均衡,解释了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交易效率和对土地的依附程度。我国改革以来的经济格局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在短期发展阶段还是在长期发展极端都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经济发展是存在着明显分区的曲线运动,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区分。本为主要就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韩、印三国科技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小勇 《经济师》2005,(8):86-87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科技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着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及产业环境。同时,一国的科技战略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章对日本、韩国、印度的科技战略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着实践的发展要求,贯穿着科学的发展理念,从认识论、方法论多角度引领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化、拓展、创新。因此,以人为本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宣传思想工作是相一致的。本文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优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应科学定位、分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单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载体,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乃至同一大区的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上存在重大差异,决定着不同县域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差距。县域差距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必然,缩小差距非短期可蹴。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县域应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定位职能,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我国县域经济的类别划分及其意义根据我国县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