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去十年,全球性不均衡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研究了2008年后促使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的影响因素,预测了中国外部顺差的走向。本文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保持适度。外部失衡不能反映当今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国内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的拉动,内部失衡问题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泛滥、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元高估需要贬值(相应表现为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从而面临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外部不平衡。本文评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认为资本和土地市场扭曲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对于一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于资本项目"双顺差"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从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国际收支失衡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总结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探究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双顺差"的收支失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美中两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过市场调整,中期内,失衡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因为从理论上讲,市场能够自动纠正失衡,汇率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长期持续的。由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对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结构及流向的不合理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主动地调整目前失衡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同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模式有所不同。受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属于双顺差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及量化指标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提出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堃 《西南金融》2007,(2):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加快,储蓄和投资以及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形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从而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成因;并建议在面对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蕴藏的风险时,中国应坚定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以雏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哈继铭 《中国金融》2007,(22):22-24
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仍在持续,当前表现为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顺差。顺差国大部分经常账户顺差以增持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入美国,压低美国长期利率,刺激其消费增长,经常账户赤字和资本账户盈余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日益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它给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长期内无法持续下去.作为纠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美元贬值是一个中长期趋势.随着美元的贬值、欧元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多样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会下降,欧元地位将会上升.尽管欧元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构成潜在的威胁,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元不会构成对美元的根本性冲击,美元在国际金融架构中的地位不会受到实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功调节来说,明确的政策目标至关重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目标应是实现资本输出国向资本输入国的转变,以便继续通过资本净流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当局需要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经常账户余额由顺差逐步调整为可维持的逆差状态,并以此与金融账户的适量顺差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失衡。这种失衡的最突出表现是,经常账户赤字(主要在美国)与经常账户盈余(主要在亚洲,欧洲也勉强算得上)之间的悬殊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据我们估算.在2004年,这些盈余与赤字之间的差额已创纪录地达到世界GDP的3%。由此造成了多方面的紧张局面:从融资方面来看,美国在每个交易日都需要26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从政治角度而言,它将引发贸易纠纷。我认为.这些挥之不去且日益扩大的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曾珠 《新金融》2007,(11):25-28
本文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现代进展,然后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最后,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夏斌 《中国外汇》2006,(4):16-17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累计积累了3万亿美元的赤字。当大量的美元债币进入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石峰 《金融论坛》2016,(12):40-48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欧美、中东和东亚:一个国际收支失衡的新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其他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不断积累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全球失衡日益突出(图1)。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两种力量的推动作用:一是美国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帐户的巨额逆差与亚洲国家经常帐户的大量顺差,造成失衡的原因既包括双方在储蓄率、投资率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包括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短期看,目前的这种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世界经济将在失衡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要保持国际收支健康发展,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三是改进外资管理政策,把质量、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