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广州市自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以来,经历了近20多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1995年律师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国办所改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形成了合伙制、国办所、合作所并存的模式,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管理的模式,基本上实行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管理的体制,即律协秘书处挂靠在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相似文献   

2.
中庸律     
在应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事物的过程中发现,一切客观事物实际上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部分和一个中间因素三个因素构成的。这一规律称为中庸律。根据中庸律,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不能将"对立统一"看成"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而应从认识对象的中间因素开始向"两端"延伸。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称为中庸法。按中庸法认识事物时可以将事物描述成由哪三个因素构成,而不必顾及其本质特征。因此,对任一已知事物,如果找不到绝对意义上的本质特征,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描述。用这样的方式对概念所作的描述称为概念的三因素定义或准定义。需要用准定义描述的概念主要包括人、宇宙、物质、时间和空间等。将中庸法应用于相对惯性运动之后,能找到洛仑兹变换的实质,消除狭义相对论中的逻辑循环。  相似文献   

3.
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和相似模拟,针对侵彻问题建立理想弹塑性材料抗侵彻的无量纲形式相似律模型,应用LS-DYNA商业计算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相似律模型的正确性。对弹体侵彻有限厚度靶板剩余弹速与入射速度的关系进行相似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模型和原型材料相同、几何相似的前提下,原型下初始弹速与剩余弹速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研究内容可以为高速侵彻模拟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集体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制度有着相当的历史、相同的渊源。目前,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已经上升到了资产管理的创新层面上了。但是与之相类似的传统集体企业制度改革,其改革的系统性、彻底性及合理性都远远不及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些地方的传统集体企业改革不外乎是采取了“一卖了之”的办法,出现了操作上失误或人为的集体资产流失等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本的公司化运营及其监管体系催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学信 《改革》2015,(2):23-33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前提是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未来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将由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两部分构成。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侧重于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的市场化措施和手段。在未来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下,公益类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政府的行业监管来实现,功能类国有企业通过产业政策实现扶持和引导,竞争类国有企业通过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来宏观协调。应建立一个综合的国有资本管理机构来负责我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监管和运营。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大多从“能上”的角度去进行优化选人,很少从“能下”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制度创新。健全的引咎辞职制度。不仅能保证一时、一事、一人。也能保证时时、事事、人人。引咎辞职制度借助专门的机构来强制实施,具有刚性操作干部“下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邵春生 《魅力中国》2009,(16):18-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且还指出了实现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全面发展的途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人来实现,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更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人的素质而得以消解和避免。由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具有深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理想、信念的动摇需要加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素质,道德的失范需要培养和优化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素质,文化危机的出现需要培养和优化社会主义新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纪律、法治观念的淡漠需要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纪律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锋 《乡镇经济》2008,24(11):4-7
从公共管理视角重点梳理浙北地方治理的四大创新之作,即新农村建设创新之“湖州‘市校合作共建’模式”、公共安全创新之“获港‘双六’机制”、组织机制创新之“嘉兴‘农合联”’、土地制度创新之“平湖‘两分两换’模式”,这些创新成果和模式反映出中国一直致力于“渐变调适”改革之特征,即在宏观政治经济体制层面基本定局的前提下寻求中观和微观制度机制层面的变革。而这种“渐变调适”改革的基本动力之一来自于地方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地方治理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后勤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的创新问题。高校后勤人员从“学校人”转变成“社会人”,必须实行“企事分开,两权分离”,形成高校社会化服务实体,按照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劳动人事制度,优化分配制度,做到产权明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把高校社会化服务实体成为社会化改革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结构优化赵守国经过18年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变革,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以“抓大放小”为思路的下一步改革深化中,国有企业过度负债、资本结构失衡这一突出难题已经成为制度创新进程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50个大中城市正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从目前国有企业现状看,缺乏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国际惯例的“市场型”人才。安徽省经贸委一项调查表明,全省国有企业主要领导者大多是从专业技术岗位或党政部门转到管理岗位上,且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转岗的;工业企业管理人员中,学经济管理的占10%;大中型企业领导中,学经济类专业的只有17.8%,全面掌握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懂外经、外贸,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不到2%。而国有企业的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又不能有效地完成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之间的转变和  相似文献   

13.
管理会计变迁与企业及其组织的制度建设、技术提升及其需求等具有密切关系.管理会计变迁具有市场化特征、在路径不变前提下调整规则和寻求新的路径.管理会计的创新探索,一是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会计认识创新,二是基于经营系统制度下管理会计创新,三是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管理会计创新,四是基于成本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对人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管理问题。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观点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体制下的“人性”、“人的本质”、“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作了科学的探索。这对我国企业现阶段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马克思的人本观念为指导思想,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类为本”的和谐发展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出效益?首先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打破旧框框,以全新的思维提升管理层次。一、管理观念创新以经营观念搞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改变过去“统一步调式”管理。以前,强调企业管理部门要“先理后管”,在传统体制下,是上级设计出一套办法和制度,下级安安稳稳地执行。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了。我们提倡管理部门不再只是管理,而是经营,管理者应是经营者,这要求管理部门人员的思维来个大的转变。为什么管理部门不再是管理而是经营呢?如果把位子换到经营的角度上,你的思…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一般背景和特定背景阐述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内在关系,分析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法律前提,提出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最后论述政府违法或者不当的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文章力图说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是经济法制度创新所谋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深圳特区创建以来,区属国有企业发展迅速,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引导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须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要转变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深圳市区属国有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姿态参与竞争,并通过市场而不是等待计划调拨获取所需要的资源,这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然而,一些企业的员工甚至法人代表,对上述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问题认识不足,突出表现在:对新时期经济体制转变会给企业带来的冲击缺乏思想准备,在经济运作中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或者麻木不仁,故此失去了诸多发展的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因此,当前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特别要着重解决好“三转变”、”三树立”:一是转变旧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观念,树立向新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思想观念;二是转变传统模式观念,树立勇于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观念;三是转变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朱铬基总理指出:“目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增多,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正确分析和估价就业形势,深化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就业机制。由于我国原有的就业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单一所有制就业”和“计划分配就业”,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头脑里的就业观念是“绝对充分就业”,即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全部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与某个“单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国有企业坚定不移地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当前,在实践当中有两种不良的行为倾向:一种是等待政府提供“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完全依靠计算机的应用。这两种倾向皆源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单纯地用工业经济的观点来看待知识经济挑战环境中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拟沿着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脉络,在深入分析我国企业管理与西方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其差距的基础上,联系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探索加强企业管理并最络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在国有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中,对于效能监察的执行,要坚持原则,内外统一,避免存在“特区和特例”;在效能监察工作的选题立项上,应向多层面深层次延伸,拓展效能监察工作新领域新办法,从而由治标变为治本;要以事前监察为震慑、事中监察为核心,事后监察为辅助。同时,要加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领域创新和方法创新,确保企业正向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