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农地使用权”是对目前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权利的规定过于单一,对土地权权利的合理流转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应在农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充实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具体内容。以他物权自由流通为理论基础,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与此相适应,还应完善土地所有权制度,建立健全更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生产力研究》2003,(3):15-16,35
农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前途。农地使用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形态。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建立 ,它自身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农地使用权制度 ,借鉴永佃权制度的合理内核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体系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日渐集中到村镇建设的微观层面,同时耕地大量减少,土地制度及农地制度成为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了相关综述的梳理,界定了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相关研究领域、范围以及主要关注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高度影响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土地制度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农村土地制度,即农地制度。中国理论界关于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6,(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影响。但在不同阶段,土地制度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私有制延续、土地制度改造和土地制度改革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性质经历了从私有到公有,城市土地使用权经历了从有偿使用到无偿使用,再到有偿使用的过程,农村土地经历了私有到土地合作社,再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目前的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目前,我国相对完善地建立了土地制度,对减少不确定性,以及产生社会绩效等具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出的多少是衡量农地制度绩效最主要的标志。文章选取了我国解放后几个典型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通过资料对比、分析,总结了当时不同的农地制度的特点和农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并对我国今后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通过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概括;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约束,对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路途选择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通过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概括;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约束,对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路途选择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凸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够完整。由于永佃制与现行的土地承包权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引入永甸制有利于明晰农地产权,实现现有制度平稳过渡,减少改革成本。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农地制度进行评价,提出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化",并设计了制度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用地市场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改革,用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所产生的激励效应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甚至倒退的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是源于它明显的制度缺陷,其中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地拍卖和扶持专业大户等均通俗读物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故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和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开展,如何赋予农民长期面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与抓好农地制度创新的环境建设等则成为新时期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一田两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田二主”的起源是农户以土地为抵押进行贷款,基本性质是借贷关系。典卖后原主尽量保留土地的使用权,终于使田骨田面彻底分离为两个独立的产权。由其他起源发展出来的永佃制,最后也采取了同一模式,殊途同归。发展的结果,这种借贷关系越来越明显,田骨变成了农村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入市的障碍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入市存在土地权属关系不清晰、农村土地市场缺失、农地入市监管体系不健全、农村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出让土地意愿不强等障碍,而挂牌出让农地使用权、推行农地租赁制度、试行农地入股制度为我国农地入市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二元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变革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农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本文从分析阻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障碍和根源入手,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对我国农地流转对二元结构变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未来土地使用权变化格局,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并对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农地金融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地金融是以土地作为抵押品的资金融通。它以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抵押作为获取信用的保证,使农民便利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解决土地经营者的资金短缺,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地金融作为一种金融体制,涉及到两种制度安排:农地制度和金融制度。所谓农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用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及其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相关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静 《经济问题》2001,(7):44-47
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实行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基础上,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法律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这为土地使用权市场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才能促进农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亮点。从现实上看,农村现行的许多制度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最突出表现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法律保障缺乏,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与政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流转制度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创建的是有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农地制度,以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强化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慎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20.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