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观协调是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重要方面,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劳资关系的微观协调机制尤显必要。从微观协调的组织框架、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研究论述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微观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调整的核心问题。这种机制不仅仅是指某些互不联系的单项措施.而是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包括劳资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整合的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内隐性的文化调节机制等构成的有机的整体性安排。通过各种协调机制的综合作用,劳资关系正和博弈局面下的“多赢”结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1985-2008年中国相应数据,检验了中国劳资关系因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劳资关系制度仍不健全,工会力量较薄弱,因此其对FDI不构成显著影响,一些传统因素如GDP、工资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等仍然是影响FDI的显著变量。但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劳资关系规制的健全、工会谈判力量的增强以及行业、地区水平集体谈判的推进,劳资关系因素对FDI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工资决定机制的描述,阐明了其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在改革中必须注意自主决定内涵、审时度势、相机决策、选择过渡办法和主动与财税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这样才能使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三方协商机制是调整劳资关系的重要机制,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一种社会对话方式。我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三方机制建立时间短,还存在协商主体代表性不足、角色定位不准和协商范围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发挥三方机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欧美企业竞争重点由原来的"低成本"向现在的"产品差别化和低成本并重"竞争的演变,企业生存与发展对雇员人力资本和主动合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这缩小了雇主和雇员之间谈判力差距,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管理也逐渐由"压制式"管理走向目前以核心雇员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我国政府应引导企业适应目前世界市场的"低成本和产品差别化并重"的竞争,促使企业由"低工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竞争,使雇主有动力改善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引入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衡量企业议价能力,检验了议价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融资约束越强,现金流越短缺,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反而下降,表明议价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扭曲效应,且在国有企业中该扭曲效应更强。同时,货币政策紧缩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加剧该扭曲效应。经济后果方面,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的方式虽然提高了资产周转率,但降低了营业净利率,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围绕资本形成展开竞争,导致产权改革的非均衡推进,从而演进出政府对各生产要素利益保护不一致的宏观产权制度,这种宏观产权制度在过去的30年里是极具效率的.但随着资本日益丰富以至于不再稀缺,我们有必要在进一步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适度退出机制,以使政府对各生产要素的利益保护都趋于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际地位全面提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历史性接近中国梦、意识形态博弈激烈、经济社会问题突出的时代特征内在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必须及时针对性地丰富内涵、拓展功能和现时转型。问题导向与解决问题、目标驱动与捍卫目标、主体需求与培育主体、实践境域匹配与理论形态创新、意识形态挑战与凝聚社会共识、国际理论交锋与兼融世界优秀文化六对矛盾关系构成了理论创新范式现时转型的逻辑机制。理论创新范式现时转型,提升了党和人民的思维创新能力,明确了理论创新对象和目标,凝聚了社会共识,推动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形成和运用,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银行经营转型是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银行务必以信用与风险为中心,以现金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为两翼出发,探讨突破商业银行现行经营瓶颈,实现内涵转型的可行性,并对中小银行在转型中实施跨区域布局进行了研究剖析。  相似文献   

14.
在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银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国有产权的变化特征,国家对银行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形成了银行行为分析的框架。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是最终目标,它的实现要依赖市场制度的培育和政府行政干预的退出。既有的银行制度安排是适宜于政府主导经济的渐进式改革的,政府行为与银行行为的耦合,形成转轨中经济的增长模式,银行行为与政府行为冲突,导出了相对最大化的金融“次优”产出均衡。  相似文献   

15.
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和安置过程中,政府应成为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角色.目前政府单方面主导着失地农民的治理机制,失地农民和政府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和参与关系.我国现行征地法律依据相互矛盾,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式不合理.应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实行征地听证会制度和仲裁制度,设立土地增值分成制度和征地申诉制度,建立土地基金制度,完善社区治理,重塑失地农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改造小农经济是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本从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地制度创新等5个方面总结了理论界对小农经济改造的争议与研究,并认为改造小农经济应以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演化及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经济学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而兴起的。转型经济学不同于标准的西方经济学,也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些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转型经济学的理论对研究中国转型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转轨目的的实现过程中,所有制改革是基础,市场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所有制改革和合理的国民经济总体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性激励。"北京共识"提出,对于转轨国家而言,不仅要解决体制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对两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转轨实践模式研究的突破,必须以转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综观2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为了政治的需要,人们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作出“人为”区分,导致两个概念上的混乱,对此必须加以澄清,改革初期,为了减轻改革的压力,将经济体制从经济制度中分离出来,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但由于错误的理论思维逻辑,使得经济制度成了一个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它制造出一个“世界难题”,影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故本认为,从短期的政治利益看,这种分离是必要的,但从长期看,为了加快经济改革进程,应模糊两个概念的界限,实现两个概念的内涵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