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对发展中国家的全部资金流入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达1442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5%。其中官方发展资金(占全部流入资金的54.6%)和私人资本流动增幅均较大,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0%和26%,达790亿美元和610亿美元。私人资本流动中增长较大的是对外直接投资,1990年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达300亿美元,几乎是1985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倍。债务转化资本在私人投资的比例中也有了增加,占私人投资额的20%。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1996年流入资金评析陈力(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银行在最近的题为《全球发展资金流动》报告中指出,1990年至1996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以私人投资不断增加和官方资金停滞不前这一巨大反差为特征。1996年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资金净...  相似文献   

3.
国际资本流动的运行态势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空前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其主体;私人资本成为其投资载体;发达国家仍然充当其主导力量;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迅以及区域集团内国际投资不断扩大。同时,表现出“虚拟化”、“证券化”、“衍生化”、“网络化”以及国内资本与国际短期资本的“连接性”、国际资本市场价格“趋同性”和资本流动地区结构“不平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投资对私人资本积累的动态响应。针对公共资本的拥挤性特征 ,同时考虑财政投资可能引起的风险。在不考虑公共投资风险的分权经济中 ,由于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都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争夺拥挤性公共资本而扩张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虽然使经济超常增长 ,但是存在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在集中优化模型中 ,如果考虑到公共投资的风险 ,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弥补公共投资风险 ,同时将企业投资产生的拥挤效应内部化 ,就能消除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现象 ,使经济保持合理持续的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需要重视财政的供给效应 ,在经济起飞初期保证一定数量的政府资本性支出是必要的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资本性支出累积的风险增加 ,财政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资金流动呈现出以下内在规律:国际资金流动已经严重“虚拟化”;国际资金流动表现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流动;国际资金流动转向了以证券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为主;国际资金流动具有自我放大效应;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具有极强的冲击性。国际资金流动这些内在规律的存在,使开放经济利用开放性的有利条件与保持经济稳定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本文提出今后的农业政策应该合理配比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及影响邓建勤,赖明勇(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借助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策略。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后,外资大规模挺进中国...  相似文献   

8.
投资主体单一、总量不足、效率低下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难题。而受政府监管、政府服务与工作效率等的影响,私人资本普遍存在着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意愿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解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因素,按照不同因素的不同作用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基本动力分为引导力、推动力和阻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动力机制的构建,对动力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分析,并以项目视角对动力机制的作用全过程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04,(6):67-68
<正>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2004年全球发展金融》指出,2003年,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净流入从2002年的1550亿美元回弹至2000亿美元,但是,大部分增加的资金都集中流入少数几个相对较富的国家,而向贫困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只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而境外私人资本对此投资时则希望得到项目控制权。两难。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优先股融资的概念,他认为这样可以绕开控制权问题而得到需要的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2002年以来,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进入新一轮高潮,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私人资本流动存在管制,但非贸易、非FDI资金流动规模急剧增加,贸易收支和FDI等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资本流动形式的波动性加大,以国际收支双顺差形式流人的大量国际资金带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12.
郑霞 《新经济》2003,(3):70-72
私人资本在中国迅速增长,但由于私人资本权利在制度和法律上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再加上投资市场相对狭窄以及人们长期对私人资本的理解偏误,使私人资本在中国投资的路非常艰难.如今私人资本年年有增无减,如何搞活投资市场,维护私人资本的权利,激励私人资本的投资欲望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事实. 改革开放20余年以来,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的20年,其财富和资源的占有形式已绝非"国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各种产权占有形式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也就是说,私人资本的形成在中国20年的历史上是相当惊人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间资本流入,尤其是短期的投机资本流入和对外债务资金流入的风险,以及资本流出的风险,揭示了田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同时,针对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私人资本流动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洋 《资本市场》2011,(11):62-66
私人部门可投资的领域趋于减少,以资源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暴利行业陆续向私人资本关闭。私人部门资金供求双重过剩,演绎出民间金融在2011年的疯狂。  相似文献   

15.
萨林.   《经济世界》1997,(8):63-63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今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有一条黄金法则:国外资金的流入是暂时的,而流出则是永远的。 不幸的是,南美洲国家的决策者学得太慢。他们在90年代初金融形势喜人时期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但在1994年墨西哥比索崩溃之后,他们尝到了面对现实的苦果:比索贬值导致外国资本大规模撤出。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拉丁美洲股市又显现出可以让人“谨慎乐观”的迹象:市场上已经出现有所作为的重要投资力量,但是他们必须有适当的结构调整相配合;如果把它们当成唯一的资本市场基础,股市将存在潜在的巨大危险。从阿根廷到墨西哥,股票市场已经吸引了巨额私人资本,他们愿意分化同时也会加剧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部资金发展本国经济,乃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则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为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门成立了发展援助委员会,其成员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美国、挪威、瑞典、瑞士、英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减缓70年代以前,国际银行只给发展中国家少量的贷款,以资助对外贸易和当地跨国公司附属机构的需要。70年代以后,一直到80年代初,国际资本流动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国际银行的贷款增长较快,优惠性(即战后官方发展援助和其它非政府机构的捐赠)和非优惠性(即官方非赠予性资金和各种私人投资、商业贷款等)的官方资金流入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了,国际银行贷款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为灵活的外资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向发展中国家的股权流动突然迅速增加。外国股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会对其风险分担和资源的分配、流动产生有益的影响。经验证明,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与世界金融市场融为一体。相对于发达证券市场而言,我们称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为“新兴证券市场”(EmergingStockMarket,简称ESM)。通常指一些非OECD成员国家,如亚非拉和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证券市场。作为新兴证券市场,它至少应符合下列两个标准:一个是新兴的经济体,一个是发展中的证券市场。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我们所指的证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经过10多年较大规模吸收外资,我国在全球跨国投资流动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第一,作为FDI东道国的相对地位下降,表现为外资占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下降,在各东道国中按外资比重衡量的排名下降。第二,对外投资迅速增长,未来五年投资总额可能超过80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投资母国之一。第三,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多样化,表现为非FDI方式使用外资增多,以购并方式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增多,服务业吸收外资增多,以我为主组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增强等。这些变化使跨境资金流动与国内经济的互动关系更加复杂。面对新形势研究开放问题,要综合考虑商品和要素流动的需求,考虑作为外资东道国和投资母国的利益需求,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20.
纵横交错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演变成了经济全球化这个大潮流.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促使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地区间经济差距发散.一般而言,国际经济包括商品流通、服务贸易和资金流动.前两者可归纳为国际贸易范畴,而后者则属于国际投资领域.鉴于我国这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结果--地区间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文章便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讨论和分析它们与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发散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