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声称做中国最大,到力求做中国最好,新顺驰在路劲基建入主之后经历了创立以来最为彻底的DNA再造。这个过程中的新变数是,一个具有香港特色的家族企业能否让自己的管理血脉在顺驰得到自然延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最黄金时期”里,顺驰绝对是个耀眼的明星。一个从天津出来、其貌不扬、毫不起眼的“小伙子”,从经营二手房买卖起家,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地产业的大鳄,成为集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中介于一身的知名房地产商。并于2004年末宣称其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00亿元人民币,在2005年销售额要达到200亿元。在顺驰的当家人孙宏斌看来,顺驰之所以有这些成功是因为他颠覆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创造了“现金——现金”的地产零库存“顺驰模式”。“顺驰模式”蜚声业界。然而,与顺驰的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不和谐和质疑之音好像也是形影不离,使得一举跻身地产销售百亿军团的顺驰,还没来得及领略一下巅峰上的无限风光,却已经险象环生,穷于应付,以至于向来面对媒体乐观高调的孙宏斌也不得不坦承“心里很不踏实”。是的,就在去年理论上的拷问之声愈来愈小的时候,顺驰自己却在狂奔的途中有些磕磕绊绊,危情初现了。什么才是顺驰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短短5个月,作为顺驰创始人,孙宏斌已经基本退出了自己一手打造的顺驰帝国。根据目前路劲对外公布的数字,顺驰滨海土地尚需支付7亿元地价,欠银行约7亿元贷款;顺驰地产土地与其他合营企业摊占100万平米来计算,尚需支付16亿元地价款,欠银行16亿元贷款。此外,苏州凤凰城项目尚有18亿元土地款未付,加上银行贷款,债务达20多亿元。据此计算,顺驰中国负债总计已达66亿元,是外界猜测的30亿元负债规模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4.
任健 《新财经》2004,(1):89-92
“黑马”的称谓,往往是强势和争议的代名词。按此逻辑,顺驰无疑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圈中最大、最“黑”的一匹。 2004年,刚刚走出天津的顺驰制定了100亿元销售回款的目标,按照顺驰2003年实现的40亿元销售回款推算,其目标增长率必须高达250%。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中国地产界还鲜闻顺驰的名字,两年前的顺驰集团其触角还只是天津这个它发家的海滨城市,其打动天津百姓的也许就是那座以“顺驰”冠名的顺驰立交桥了。而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到顺驰这两个字时,中国地产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在的顺驰拥有8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年销售额达40亿元,“顺驰现象”在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甚至遭来了不少人的非议,中国地产大亨万科对顺驰的发展也同样颇有微词,顺驰的快速扩张,让它成为了中国地产最为注目的少数派。顺驰的步伐真的正如地产界说的那样,隐藏风险太大,迈得太快了吗?我们姑且不去讨论顺驰…  相似文献   

6.
扑朔迷离的顺驰资产转让迷局日前终于走到尽头,中国地产业的“顺驰神话”最后以孙宏斌的彻底淡出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间以来,顺驰超常规模的发展,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议论,其中对顺驰资金 链的质疑最为突出。上市能够保证顺驰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吗?  相似文献   

8.
顺驰寓言     
水吉 《上海经济》2006,(12):44-47
顺驰的故事类似于一个童话,只是走到今天,这个童话到底没有发展成为神话,反倒成了一个寓言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健  路艳 《产权导刊》2006,(11):18-20
始于孙宏斌,终于孙宏斌。孙宏斌本来距离他的顺驰帝国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功败垂成。9月5日,孙宏斌把顺驰中国55%的股权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公司。一直挥动着“全国战略”旗帜高歌猛进的顺驰,终于垂下了高昂的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顺驰神话的终结令人震惊.应当承认,宏观调控是顺驰溃败的直接诱因,但回顾顺驰的历程可以发现,它就像雪莱笔下的人造人弗兰肯斯坦,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在其在全国攻城略地的风光背后,盲目唯"快"至上的模式其实早已隐患重重:绷到极限的资金链、问题百出的项目、混乱无序的管理、危险的运营模式……当顺驰的快速规模扩张无法承受其财力之重时,顺驰王国的终结也就临近了,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求速度与规模,不讲规则与质量,只能有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杨育谋 《上海经济》2006,(10):36-38
2006年9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有限公司入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协议,路劲基建将向顺驰中国注入12.8亿元资金,入资完成后持有顺驰中国55%股权。顺驰中国原大股东孙宏斌持有40%的股权,高管层持有5%的股权。  相似文献   

12.
朱咏敏 《沪港经济》2006,(11):54-54
早在一年之前,《南方周末》记者找到我,要我对"顺驰"的发展做个判断,出于自己的个性,我的回答很"圆滑",认为"顺驰"只要依法纳税,诚信经营,至于花多少钱拿地,那是企业内部的事,公司只要有盈利,掌门人孙宏斌的决策就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成败孙宏斌     
林永廷 《上海国资》2006,(10):10-10
9月6日,早在坊间不胫而走的有关路劲基建有限公司(简称路劲)收购顺驰中国的消忠得到确认,颇让人意外的是12.8亿的超低收购价格,因为在前两年地产黑马顺驰还在全国极速扩张并叫板万科,作为其核心资产的顺驰中国决不应该只值这么点钱。  相似文献   

14.
8月26日,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原“顺驰置业”)、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在北京举行了战略投资签约仪式。软银亚洲、凯雷集团分别投资30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占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15%和7.5%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顶级投资机构首次与中国房地产中介企业进行合作,海外资金第一次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扩大到了“三级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5.
6月4日,“花鸟大师王雪涛巅蜂巨作专场拍卖”将亮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保利”)春拍。王雪涛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花鸟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尤以“小写意花鸟”著称,但出现在市场上的多是小尺幅作品。此次亮相北京保利的则是被藏家秘藏了近60年的,王雪涛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写意花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6.
6月4日,“花鸟大师王雪涛巅蜂巨作专场拍卖”将亮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保利”)春拍。王雪涛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花鸟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尤以“小写意花鸟”著称,但出现在市场上的多是小尺幅作品。此次亮相北京保利的则是被藏家秘藏了近60年的,王雪涛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写意花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7.
在自主进程中迟到的北汽,目前正在启动一场加速跑。5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唯一代表,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汽控股”)携旗下19款汽车和13项核心技术部件亮相。  相似文献   

18.
在自主进程中迟到的北汽,目前正在启动一场加速跑。5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唯一代表,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汽控股”)携旗下19款汽车和13项核心技术部件亮相。  相似文献   

19.
7月2日,本刊刊登的《康王商标大战:司法“认驰”遭遇“假案”陷阱》一文,报道了我国首次进入再审程序的一起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下称司法“认驰”)案件,也披露了司法“认驰”在实践中所遭遇的一些问题,如部分企业热衷于借助诉讼寻求“认驰”,甚至通过刻意制造法律纠纷来获取驰名商标等。  相似文献   

20.
在管理控制方面,由于顺驰采取的主要是直营连锁的方式,加上其强势的企业文化、宏伟的战略目标以及严格的以目标导向为标准的考核体制,使得其对各连锁直营店具有很强的管理控制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