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国掌管房地产调控的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居民住房的房价究竟涨了多少,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数据。因为它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对现有政府调控政策优劣和行政执行力好坏的评价,而且还直接可能引发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和住房“调控政策”。但最近出现的一系列房价“数据打架”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中国的房价数据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和“可信性”;在这些数据冲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掌管房地产调控的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居民住房的房价究竟涨了多少,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数据。因为它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对现有政府调控政策优劣和行政执行力好坏的评价,而且还直接可能引发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和住房“调控政策”。但最近出现的一系列房价“数据打架”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中国的房价数据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和“可信性”;在这些数据冲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岁尾年初。中国大地在一个比以往更严寒的冬季中瑟瑟发抖,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在寒风凛冽中创造出了一波更甚一波的热浪,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场“触目惊心”的大战。中国房地产发展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国家弹幕般的房价调控政策。究竟是治本良药还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4.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逢春 《西部论丛》2007,(12):50-53
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出佚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第二套住房首付提高至40%。并明确贷款利率同时提高10%。虽然各银行对于第二套住房的界定还存在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购房的成本将大大上升。下一步房价会如何走?现在究竟是观望,还是先下手为强?房地产新政的初衷是规范楼市,稳定房价,平衡供需。但在具体的执行上,如何将调控政策从心理威慑变为实打实的“真功夫”,仍是有关方面要面对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了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对此进行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关北云 《东北之窗》2010,(22):20-21
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公共政策体系一直就处于一个盲目被动的应时房价上涨的短期通道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对自身的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和反思。无须讳言,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而言基本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解码住房空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火爆”到“冰冻”的大转折。不过,自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部分城市的房价始终难低下“高昂的头”。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未彻底消散。而近期引起民众热议的住房空置率问题,再次将房地产市场推向舆论的焦点。事实上,探究住房空置率是高是低,不仅能反映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真实状况,还能揭示出房地产市场隐藏的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房地产市场在持续强劲的政策调控下,出现了交易量萎缩、土地流拍增多、房价松动的现象,房地产调控进入关键期。为了巩固调控成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入研究国家有关房地产政策调  相似文献   

9.
于兵 《天津经济》2005,(7):67-69
今年5月中旬,国家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稳定房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前一阶段存在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从土地供应、房产信贷、市场信息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涉及财税政策的有关内容为“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严格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现实,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高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政策。那么,影响商品房价格的因素究竟包括哪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保障性住房供给又存在怎样的经济效应?全面深刻理解上述问题,正确认识房地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是确保房地产市场以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针对国内外关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两类研究的经济学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并着重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进一步归纳总结目前针对中国住房问题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了导致这一现状的成因。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博燕 《上海经济》2006,(11):54-54
在最近出台的房地产数据中,几个“回落”和“放缓”颇引人关注:前8个月我国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放缓。数据背后的几个重大变动,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调控以来最大的变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7,(2):52-53
中央以及地方针对过快增长的房价,几乎对房地产的各环节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调控政策并未有效勒住房价这匹“野马”,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预测,2007年住宅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年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相似文献   

14.
建设部有关人士近日透露:今年仍将继续延续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点,依据是刚刚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公告。其中重点的研究问题之一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在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时,有一个议题就是房地产形势,其中特别强调了仍然要稳定房价、调控结构。在年初的时候政策语言是这样表述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住房结构,稳定房价。”4月9日国务院常务在判断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对这个表述做了一些调整,也就是前后秩序有了变化。年初的时候是调整结构、稳定房价;现在把秩序颠倒了一下,稳定房价、调整结构。传达出两方面的信息:一个关注房价仍然是我们宏观政策和中央政策的着眼点之一,另一个方面关注的基本立足点仍然是稳定房价,仍然坚持好宏观调控不放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三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定量分析了房产税、抵押贷款利率与限贷政策的调控力度及其异同和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简洁研究范式。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都表明:第一,价格型调控政策,即房产税和抵押贷款利率政策,不论从调控力度还是从长短期调控效果来看都非常类似,均能有效抑制房价非理性上涨;房产税调控效果最强,贷款利率政策次之;第二,数量型政策,即抵押贷款政策的调控力度最弱,且其在短期和长期内的调控效果完全相反。“限贷”在短期能抑制房价上涨,但长期反而助推房价上涨,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越调越涨”的窘境。因此在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时,要兼顾政策工具的调控力度、短期和长期调控效果,灵活采取不同的或组合政策工具,才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实现“房住不炒”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昆明房价“只涨不跌”,为了稳定房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效果甚微。房价上涨,既有合理因素,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加、住房制度改革、传统思维消费习惯、购房贷款、银行利率低;有不合理因素,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开发模式存在缺陷、投资渠道不畅、人民币升值、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都或多或少刺激了住房需求量增长,从而导致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能否迅速重返健康发展轨道,关键在于住房交易量能否迅速回暖。而住房交易量能否迅速回暖,关键在于虚高的房价能否迅速回归理性。因此,调控政策的靶心,应该是敦促开发商大幅度降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房地产蓝皮书》指出,今年中国房价上涨幅度将大大低于去年,但出现房价拐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不具有整体“走熊”的条件。在蓝皮书的总报告——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课题组编写的《2007—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课题组判断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是,随着国家调控政策效力的发酵,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房地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业投资从9.64亿元增长到24.44亿元,累计增长2.54倍,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7.16平方米增加到20.46平方米。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特别是2005年被喻为中国楼市的政策调控年。继2005年3月17日央行取消了实行多年的房贷优惠利率后,  相似文献   

20.
潘亮 《环球财经》2010,(8):91-91
未来房价要达到预期降幅,难!而一旦调控政策失灵,房价在今年第四季度很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上涨。要想真正让房地产市场降温,就要有牺牲经济发展速度的勇气。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始终是在“保八”的基调下推出,房价恐怕只会越调控越疯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