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团购买楼的方法砍价现在并不算很新鲜的做法,不过最近,深圳市民邹涛发起的一个“万人住房团购行动”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不仅因为邹涛曾在2006年发起了“万人不买房运动”,而且将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谈判顾问罗杰道森抵达深圳参与团购“砍价”。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深圳春季房交会上,由网上发起“不买房行动”的深圳市民邹涛,从虚拟网络走进现实空间,开幕日当天,邹涛一边向前来观摩楼盘的市民派发专门印制的“不买房行动”名片,一边邀请市民签名参与,一时引众多市民的响应.按照邹涛所述的“不买房”理念,并非是永远不买房,而是希望能够买到性价比更好的房子.为此他呼吁:“在房价回归理性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行动起来,看好自己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两年前,“江湖大侠”邹涛因看不惯房价高昂而振臂高呼,“我们不买房了”,此举迅速得到几十个城市两万人以上的明确支持。当然,邹涛不是真的叫大家不买房,而希望以这个行动影响社会、政府和市场,使房价降下来。可是,此后房价不仅不降还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动态     
《宁波通讯》2005,(6):2-3
我国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黄金周遭遇“七年之痒”;居民买房意愿降到历史最低点;深圳率先发布城市文明指数;广东首倒“两委一中心”社区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5.
信息平台     
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层” 国家信息中心官员日前在深圳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层”消费群。 所谓“中产阶层”指的是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的爱国情操在这一年将得到评判。 从赵晓教授提出“买房爱国论”,到某权威杂志刊登“消费爱国论”,再到北京市一政协委员建言“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消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能让大多数中国人一起纠结、闹心的事情不多,但其中一个当仁不让,那就是买房还是不买房.有的时候,买不买房还不是你一个人的事,网上流传的“丈母娘择婿的N条标准”,哪个版本也不能缺少“有住房”这一标准.想想也是,女人找夫婿是“第二次投胎”,既然这次“投胎”可以自己说了算,为什么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7日,就在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的“豪言”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份题为《“中国不买房联盟”倡议[全体总动员]》的帖子吸引了众人的视线。这个号称由“海归精英”发起的联盟在倡议书中写道:“‘中国不买房联盟’是个过渡时期的产物,我们的下一步是成立‘中国购房者联盟’……‘中国购房者联盟’的理想是‘人人有房住’。我们的基本目标1个月内有10000人签名参与。如果这个目标达成,我们希望3个月内有100万人签名参与。我们的任务:(1)揭露房价永远上涨的谎言,三年内不买房;(2)我们将在中国不买房联盟…  相似文献   

9.
4月26日,在王石、冯仑等40余位董事长参加的“中城联盟”董事长联席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近期出现的新名词“房奴”,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表示:“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他说,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  相似文献   

10.
买房:与其每月为房东打工,不如用这笔钱供房,而且买房对于资金的保存会更稳妥租房:不想做“房奴”,不低的月供不仅让人失去了平日该有的娱乐,更是成了工作机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住房问题突出表现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房,买得起房的早已买房了;贷款买房很难实现;单位间的住房条件差距正在扩大,出现新的住房不正之风,住房标准有的太高;设计的住宅总是不适销对路,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社会积压的空房太多,浪费很大等。因此,有不少同志认为房改是一件很难的事,是采取“突变论”方法解决还是用“渐变论”方法解决好呢,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应采用以租房为主,逐步扩大买房比例的渐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房价拐点     
2007年平安夜,万科掌门王石在央视承诺,以后绝不当“地王”,并抛出房价“拐点”论,呼吁人们三、四年内不买房。其理论是,如果到那时中产阶级都买不起房,市场就到调整期了。此话其情其意可谓真挚.但他的真知灼见却引发同行们的切齿声声.一时成了众矢之的。房产精灵潘石屹认为,三年不买房的说法太武断.房价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不是取决于舆论。房产大鳄任志强则怒而发话:预言拐点的都是“苍蝇”.是在做“秀”。政策引发的销售量下降并不能证明需求在一天之内就消失了.一个文件就将需求化解了.这是可笑的。  相似文献   

13.
万科称“北京3%的家庭有资格买房”只是抽样调查;专家表示,住建部有统计但不公开。  相似文献   

14.
潘亮 《环球财经》2010,(2):90-90
尽早买房是“刚性”需求人群无奈的“最优选择” 首先要分不同的人群。一部分老百姓是为了成家立业,即所谓的“刚性”需求。对于这部分人群,尽早买房是无奈下的“最优”选择,当然家庭会因此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只要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坚持还贷,大家也无须对这个债务过度忧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浦江两岸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市民挪窝乔迁、外来人员购房风起云涌。 那么,当今百姓究竟想买什么样的房呢? 本文采访的仅是几个想买房的“客户”,不能代表所有想买房的全部“客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画说经济     
北大教授徐滇庆与财经评论人牛刀之间关于深圳房价是涨是跌的一场赌局着实吸引了不少看客。眼看离约定的2008年7月11日大限将近,徐滇庆表示,深圳房价每个月都在涨,但“我饶了你(牛刀)”。而牛刀则表示半年前徐滇庆就输了,不道歉“网民不答应,我也不答应”。7月1日,徐滇庆提前向深圳人民道歉,说无论深圳房价是涨是跌,他都应该道歉。  相似文献   

17.
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农运会于江门举行。深圳决定弃权。深圳农林渔业局方面解释称。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经没有农民。“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参加。”  相似文献   

18.
“在最终买房前,我不敢在其他东西上花太多钱,房子已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房奴”,一个新词出现在2006年春天的媒体。“房奴”——都是“还贷”惹的祸!不过话说回来,买房贷款又不是从中国开始,怎么就中国买房人成了“房奴”呢?而这些“房奴”还大多是年轻有为的“小白领”。专家学者分析了很多种原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新建优势” “新建优势”是指在新建高新技术企业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很低的“沉淀”成本,不带来或者只带来很小的其它方面的损失,即“外部性成本。 二、深圳“新建优势”的变化 发展初期的深圳,可谓“平地起高楼”,根本没有或很少有“沉淀成本”,不会带来或只会带来很小的“外部性”成本。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