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3G时代,而移动商务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3G时代移动商务的业务内容,分别分析了三家电信运营商在当前阶段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2.
孙怡  陆均良 《经济论坛》2010,(6):148-150
移动设备将会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旅游信息获取设备和消费者在线交易的终端设备。近年来,移动商务的发展对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移动商务研究日渐成为国内、国际旅游业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旅游移动商务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对未来旅游移动商务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移动端电商赶超pc端电商,在移动商务领域异军突起,作为移动商务经营前端环节,品类的选择对于企业把握市场风向,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尤为重要,它关系到经营者对市场的分析、人群的把握品类的管理、品牌的塑造.本文在顺应市场规律,突破陈规创新发展的思路下构建消费者、市场、销售、利润四个评价指标进行品类选择,对移动端企业经营和个人创业者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移动商务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本身的发展异于其他地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立足浙江省中小企业,基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结合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在保持浙江省经济特色的基础上,促进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机制的评价主要为形式化分析方法的安全性证明和简单的性能比较,缺乏移动商务身份认证评价指标体系对认证机制进行全面的评价,影响了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机制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特点,提出移动商务身份认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设计包含安全性、适用性和成熟性三大指标的总体架构,并逐层细化确定其各指标项.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机制进行建模,首先确定评价因素集、评语集和权重,然后建立模糊矩阵,最后根据确定的各级评价因素集对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从安全性、适用性和成熟性得到机制的评价结果,实现对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机制的综合评价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冯清 《经济师》2007,(7):253-254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移动商务成为当前新兴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其在银行业的发展速度更是让人惊叹。发达国家已得到成熟发展,中国也已经开始了她的发展历程。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用事实案例及最新的、有力的数据分析了银行业中移动商务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现状,最后将中国在银行开展移动商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陈洋  金帅  何娣 《现代财经》2015,(4):104-113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应用前景广阔,用户的参与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采用有序多方法研究:首先基于个体移动商务自我效能视角,对技术采纳模型(TAM)进行拓展,将个人创新型、移动商务认知投入、移动商务焦虑感、相关群体作为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构建了移动商务采纳意愿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检验移动商务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进行个体移动商务自我效能值的预测。最后结合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谈璐 《生产力研究》2012,(4):192-193,209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成为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旅游业移动商务价值链的构建思路,并从移动运营商、政府、商家联盟、内容服务商主导角度阐述了旅游业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2011~2012年移动互联网季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其演进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飞速崛起,用户规模稳步提升;移动数据存取规模将持续低速增长,市场份额显著下降;移动商务将取代移动数据存取,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类业务在商务应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商务价值,但移动公司的移动互联业务有很多很好的功能已经开发出来,却没有被客户感知;合作伙伴是移动公司周围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通过将移动互联业务在商务过程的应用,可以提升合作伙伴人员对业务的体验感知度,在与合作伙伴的商务交往中,逐步培养合作伙伴的新业务使用习惯,并利用相关营销活动积极引导合作伙伴向其员工及客户推广,通过合作伙伴(含员工及其客户)这个庞大群体以点带面的推广和口碑宣传,促进移动互联新业务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概念,然后,应用博弈论对移动商务中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双方博弈以及有政府参与的三方博弈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商务上的合作意愿较弱,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为移动商务领域两大行业的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陆淑敏  饶元  李琪 《经济问题》2008,342(2):34-36
移动商务较电子商务更加适应位置不确定、时间不确定情况下实时灵活的商务活动的需要.从时间和位置维度廓清了移动商务的适用范围.通过移动商务需求路径模型示意了用户对数字化信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指出移动技术支持下时间、位置、个性化价值的彰显为移动商务的增值提供了新的机会与空间.而信息增值模式、信息流程以及移动商务应用则从本质核心、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三个层面支撑并实现着移动商务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个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模式的框架,并对其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前台客户端服务和后台管理功能两大块.最后为我国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范荣真 《时代经贸》2011,(12):164-164
本文提出了一个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模式的框架,并对其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前台客户端服务和后台管理功能两大块。最后为我国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当今移动商务的应用和移动商务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结合作者所从事的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类实验教学工作,论述了将移动商务应用模式引入到商科实验课程的构想。分析了引入移动商务模拟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了移动商务实验课程的基本架构和内容,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模式的框架,并对其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前台客户端服务和后台管理功能两大块。对平台的各主要参与方的操作流程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最后为我国旅游移动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肖楠 《新经济》2003,(6):62-65
空中数以百亿计的短信,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这点被许多人看到了。但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功用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其实短信息的成功有点出离最初的设想,很多人在设想将空中财富变为现实的时候,更多的希望寄于移动商务的快速增长,短信息只是实现的一种手段而已。尽管短信息应用如人们所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成功,但是却并非来自商务应用,最少在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商务是建立在先进的移动终端、完善的无线通信协议以及丰富的Internet信息上的一种新型商务交易方式,移动终端对Internet的介入使得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极大地增加了交易的灵活性,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发展。研究根据最新数据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总结了移动环境下的WAP和J2ME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国,移动商务产业链存在着严重的"木桶现象",即由于对顾客行为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市场潜力开发不足已经成为牵制全局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结构方程模型原理为支撑,构造了以3G市场顾客需求为外源潜变量,以应用类别为内源潜变量的一阶因子验证模型,采用递归迭代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详尽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进一步给出了一个具有良好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的3G市场需求二阶因子模型,结合通径系数与因子负荷系数,面向顾客需求角度分析了各种移动商务应用模式对3G市场顾客需求影响的强度和程度,从而得出了3G市场环境下移动商务消费市场的一般规律。该结论对于揭示我国3G市场的特点,降低市场风险,推进我国3G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移动商务发展到现在,在应用层面上最广泛的就是专属APP和基于微信平台上开发的商务应用。微信平台以其应用广泛,粘合度高已成为众多商家特别是第三产业企业应用的首选。本文从微信商业发展入手,系统讨论微信商业价值形式,以期能为商业开发应用研究给出一些较为完整的理念,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