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因其社会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排斥使劳动力市场分割,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剖析社会排斥与大学生就业隐性歧视的原因及危害,采用多维、综合、动态的方法,围绕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失业与社会排斥的关系,经济性或社会机制动因,为缓解、消除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已严重干扰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随着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我国政府应积极应对,鼓励企业开展SA8000认证。既收扩大国际市场之功。同时又能有效遏制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欧盟的统一领导和严格监督下,欧盟各国已经建立起了层次分明、比较完备的反就业歧视体系,反歧视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欧盟已被视为世界范围内反就业歧视的典范,对欧盟经验和教训的研究,可从中找到中国在"反就业歧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现时生活中的歧视现象还相当普遍。在我国,无论在哪个领域,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及工农商各行业,从经济管理、金融投资到生活消费,从受教育到就业及公务员录用,歧视现象都处处可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剧,社会结构激烈振荡,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加之相应法规政策滞后,社会歧视现象普遍而严重,尤其集中反映到就业与职业方面,它严重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是目前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有鉴于此,本文作者就制定《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提出了基本构想及其法案建议稿。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越来越严重,其表现为性别歧视、体貌歧视、健康状况歧视、户籍歧视和经验歧视等。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他们遭遇歧视的背景,用人体制不完善、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不健全是产生就业歧视的制度环境,公平就业立法滞后是导致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法律条件,而观念习俗的影响则是产生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诱因。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侵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机会,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结合具体国情,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当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与就业歧视行为的法律责任,完善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同时建立与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执法规则与司法规则,如设立禁止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构建和谐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宋绯 《企业家天地》2007,3(4):138-139
我国就业歧视现象非常严重,而现有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存在太多的问题,面对就业歧视现象显得无能为力。本文从归纳就业歧视的现象入手,分析了我国法律及国际法就有关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与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是我国当前就业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疾病歧视、学历与经验歧视、身高与容貌歧视等表现形式。由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一些制度安排,也从外部环境上加剧了就业歧视现象的滋生。  相似文献   

9.
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通过建立一种增强社会包容性的福利制度去帮助个人和国家,这种包容性的福利制度对于促进残疾人可持续就业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残疾人就业面临就业政策监管落实不周、针对性就业政策欠缺、就业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收入微薄和就业歧视尚存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建议健全就业监管机制、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残疾人人力资源投资、推动残疾人持续就业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新型政策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虽然暂时维护了城市中既得利益者的现有利益,但它既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又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民工就业歧视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为长期形成的制度性歧视和市场失灵而导致的工资歧视。消除这种歧视现象,必须完善现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民工保障机制,健全民工维权立法和民工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1.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理论层面上的社会承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由于解决劳动力出路的需要,非正规就业在对策层面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是不够的。用非正规就业重构就业空间,一定要倚重于理论创新。“合法性质疑”,此乃关乎非正规就业命运核心问题,只有澄清它,非正规就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承认。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的白与黑之间,区分出第三种经济。其中,紫色经济虽代表着非正规就业被称为隐性就业的那部分,但对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在第三种经济中以劳动方式取得收入与在黑色经济中以非道德方式取得收入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就在理论层面上澄清了非正规就业本身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就业歧视、大学生能力欠缺和就业观念的误区等问题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从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角度探寻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困难,在行业、企业类型、区域和薪资待遇方面的选择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4.
就业歧视是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就业歧视主要有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疾病歧视、学历与经验歧视、身高与客貌歧视等等表现形式。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一些制度安排也从外部环境上加剧了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社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劳动就业方面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问题。文章主要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指出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及高校对这一社会现象应高度重视,并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以期最终实现农村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并给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此要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扩大覆盖面;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诉求呈现多元化特征,社会治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正确把握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社会要消除性别歧视,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女大学生自己要树立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社会要消除性别歧视,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女大学生自己要树立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就业是基础.劳动者只有就业,才能自立、生存和发展.我国应制定就业优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造就业环境,开拓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在推进市场竞争就业的同时,要大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帮助,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业充分,民富国强,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