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整引起的变化(一)种植业开始瞄准市场。自产业结构调整以来,海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面向市场发展特色种植业经济。在种植业领域,扩大了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豆类、马铃薯、中藏药材、饲草料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2002年,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9.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32万亩,比上年下调15.4%;油料作物8.9万亩,比上年下调17.4%;蔬菜面积1.03万亩,比上年增加33.60%,饲草料作物3.54万亩,比上年增加311.9%;中藏药材种植面积4250亩,比上年增加40.3%。在粮…  相似文献   

2.
一、投资公司发展面临新的转折投资公司成立十年来,在浙江省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坚持政策取向,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保障和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经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配合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公司的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公司成立时,浙江省政府将拨改贷项目资金7.77亿元划转公司经营管理,经过十年的奋斗,总资产已发展到36亿元,净资产  相似文献   

3.
今后5到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继结把农业放在发展全省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无疑将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武威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镜  段生斌 《发展》2002,(1):48-50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关系我国十二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工作。正确认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WTO,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顺利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建立在对其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一)是一种战略性调整而非适应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短期变化而导致的供给方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 素有中国芦蒿第一乡之称的南京市北郊栖霞区八卦洲乡,去年栽种芦蒿2.91万亩,预计今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这在中华野生蔬菜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自古以来,芦蒿在南京人心目中早就家喻户晓。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八卦洲的芦蒿就作为贡品送入朝中。多年来芦蒿一直是生长在江滩上的野生植物。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的多样化,芦蒿也由野生发展到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8.
调整种植结构是中央根据新时期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也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的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粮食革命。调整结构 ,势在必行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获得大丰收 ,粮食总量达5000多亿公斤 ,人均占有量约410公斤 ,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目前 ,我国粮食的生产、供应、消费等各环节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粮食生产由短缺转变为过剩 ,粮食经营由坐等销售转变为送货上门推销 ,粮食市场由卖方转变为买…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全球贸易、投资和生产国际化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潘文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1甘肃产业结构现状与特点。甘肃的产业基础除农业外,基本上是解放后国家在加强内地和三线建设的推动下形成的。随着甘肃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已从传统的农业为主体演进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俊  殷琼 《新疆财经》2000,(5):18-21
  相似文献   

17.
程林  唐伦飞 《西部论丛》2002,(11):22-22
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外部大环境下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要求,努力提升西部产业结构的水平,加速西部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的转化,是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内容。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根据西部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以及西部产业结构的现状,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产业结构协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失调,不仅使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会使经济效益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却没有像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时那样出现速度与效益比翼起飞的盛况,经济效益不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仅没有随经济增长而相应优化,反而出现了低度化和不协调的现象。每一次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经济效益发生大幅度滑落,其背后都潜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现象。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只有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制定“十五”计划,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认真研究青海经济结构调整思路、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调整经济机构,才能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