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大力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落实十三五规划,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文化理念及国家繁荣强盛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亟待提高。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违规成本,完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以及制造业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注重“制造现场”的评价与改进。本文在简要介绍现场及现场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单件小批生产现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中单件小批生产现场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晓菲 《物流科技》2010,33(4):132-135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管理模式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模式的差距,并结合战略导向时期企业管理模式的新要求制定了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蒲好天 《中国质量》2023,(10):31-35
<正>质量战略与风险思维积极响应质量强国的发展战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专章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3):218-220
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育引导企业理念及教学工厂模式介绍,剖析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产教融合等与新加坡职业院校的差距,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而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新的形势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实现五个转变:传统向现代转变、管理向服务转变、使用向开发转变、刚性向柔性转变、事本向人本转变,力求五个创新:创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引进机制、创新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微 《物流时代》2012,(10):29-31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新形势下,发展水平尚低、沉疴顽疾尚多的我国流通业亟待变革。  相似文献   

9.
刘晓庆  龙腾 《价值工程》2019,38(16):48-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出台的机遇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通过计量VAR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及其制造业工业科技水平、运输服务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制造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战,已从战术之争向战略之争转变,创新和文化理念战略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澳洲华人张乾元博士融资的东莞劲芳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简称东莞劲芳)的成就,在于创新以道为本。  相似文献   

11.
甄美荣  刘蕊 《财会月刊》2024,(5):123-128
制造企业长期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以109家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因素之间的动态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是技术、组织和环境维度三者动态联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路径,表现为技术创新引领型、数字化牵引型、行业竞争下数字化驱动型和行业竞争下制造能力推动型;研发投入和运营能力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至强的高速成长过程。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注重对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合、利用。这一理念也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本企业善于通过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既为自身的壮大,也为向世界进军打下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至强的高速成长过程.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注重对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和、利用.这一理念也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本企业善于通过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既为自身的壮大,也为向世界进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至强的高速成长过程。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注重对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合、利用,这一理念也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本企业善于通过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既为自身的壮大,也为向世界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未来几年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并最终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正面临一场蜕变。从丑陋的毛毛虫到漂亮的蝴蝶,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艰辛之路,但同时也是一条必须经历的新生之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领下,世界范围内的高科技企业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多企业都在向技术性产业转变。但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往往落后与实际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当务之急,本文就高科技企业本身的特点,从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来阐述论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持续创新的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创新之路,我国才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我国企业要参与世界竞争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拥有持续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企业。人才是企业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知识创造与应用的最终载体,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后,面临质量、效益提升的问题。质量、效益的超越,才是对经济强国的真正超越。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塑造企业设计创新机制,从而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设计、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企业"走出去"不断融入国际化趋势,制造产业也从过去的国内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程度日益深化使得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周锋领 《会计之友》2001,(12):11-11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至强的高速成长过程,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注重对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合、利用,这一理念也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本企业善于通过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既为自身的壮大,也为向世界进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