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莉 《董事会》2011,(10):108-109
自上个世纪"公司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理论领域、实务领域经历了认识、实践、创新并不断往复的艰苦探索。公司治理理论及其在境外的成功实践,令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引入之初对它在国内的"落地生根"、推动中国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中,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却走得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2.
淡马锡公司治理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永法 《董事会》2008,(5):74-77
中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需要借鉴各国成功和成熟的做法,淡马锡治理的成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其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淡马锡治理实践所依托的文化,法制,社会环境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学习的同时勿忘探索自己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指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的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的分配与协调关系。公司治理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研究公司治理理论既有助于我们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代的企业制度,又有助于我们规范公司制企业的运作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由于其深刻描述了企业内部所有者和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被广为应用。但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来源是前东欧和西方国家,我国企业在对照其进行改革实践时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试图从所有者缺位、激励机制扭曲和市场约束机制失败三方面对这些问题作一管窥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化工管理》2004,(11):24-25
根据我们对多家企业进行咨询活动的实证研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着诸多限制。以上市公司为例,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在董事会、监事会内设立了内部审计,但由于这些机构并非常设机构,其经常性的对于经营者的约束职能很微弱,而且常常局限于事后监督。目前已经披露的问题严重的上市公司,其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而某些民营或私营企业,为了保障投资者资产的安全,内部审计虽然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企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经受了严峻考验,虽然取得了完成34.2亿元利润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有关,中国的石油经济,只有勇敢地面对未来,才有希望在世界市场上找到自己的落足之地。  相似文献   

7.
邵国松 《董事会》2008,(9):76-77
盎格鲁-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应全盘搬到中国?还是说中国应走自己的路,自己寻找一条公司善治的路。2008年7月底,这些问题成了“中美公司治理论坛”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严学锋 《董事会》2008,(8):38-41
兴业银行的历史并不长——仅20年。在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金融的活力背后,凸显出兴业银行较强的治理能力。本期我们重点报道了正在探索公司治理国际化的兴业银行这个典型,以期对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的中国上市公司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但相当多的公司运作不够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虽然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公司高管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公司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锐 《董事会》2005,(6):10-10
本刊上期之所以选择“公司高管通透运动”作为封面文章的主题,主要是基于我们在编辑杂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两种认识:其一,在中国当前轰轰烈烈的所谓完善公司治理的运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实践上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了公司架构的完善上.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保证制度有效运作的人的因素;其二,包括中央企业在内.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在第三方约束方面,似乎更多地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管来保证治理制度的贯彻,而忽视了更为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1.
刘凤委 《董事会》2023,(Z1):25-26
<正>监事会监督的内容要比财务范围更广泛,这意味着不是有了审计委员会监督就可以高枕无忧,监事会的退出必然使得董事会其他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都需要完善,才能够弥补监事会的退出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公司治理本身的动态演进特征。世界范围内没有最优的治理结构,只有所谓的最佳实践,而实践过程也是学习、探索、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尝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但对于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更适合中国企业,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只能是先尝试着学习西方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好的做法。监事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早地纳入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正常运营并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的最重要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但由于存在体制和结构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与改善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的方向,第一部分给出我们关于公司治理和治理模式的基本观点,为下面比较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基于对公司治理的理论认识和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状况的基本判断,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存在的政府主导型、家族主导型和法人主导型三类治理模式,第三部分指出了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皮海洲 《董事会》2008,(2):22-24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既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改革的压力,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如何尽快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二者的协调发胰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国有企业已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原因在于企业制度本身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文章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且是企业制度特别是企业产权制度决定的,脱离开企业产权制度而空谈治理结构是不可取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从企业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首先要对照国际经验考虑我们的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走什么样的路子,离子开这个前提照搬他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不妥的,我国企业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落实有限责任,推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  相似文献   

16.
仲继银 《董事会》2006,(6):92-92
从均瑶转型中最新爆发的人事风波事态及相关的各种报道中,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中国企业受到了一些过于简单化的有关公司治理和管理规范化的思维定式的危害。这种简单化思维定式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定要引进外资,即引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等等;二是健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一定要是引进所谓的职业经理入,尤其是引进那些有过其他著名企业工作经历的“职业经理入”。  相似文献   

17.
陈字峰 《董事会》2008,(10):104-104
不难看出日本的公司治理改革并非激进地走向盎格鲁一撒克逊的公司治理模式。所有的进展虽然缓慢,但正在有序地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钟武 《董事会》2005,(11):93-95
“公司治理”完全是个外来词;英文写作Corporate Governance,其意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产权结构下对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体系;是控制、管理公司的一种机制。即使在西方;公司治理的历史也不长,受到普遍关注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事。来到中国就更短了;直到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才开始重视公司治理问题。2002年公司治理再次引发人们广泛、深度地探讨,因为美国公司向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著称,然而这一年安然、世通等大牌公司却相继崩于公司丑闻。善于以制度说话的美国人立刻出台《萨班斯&#183;奥克斯利法案》,算是给美国的公司治理漏洞做了了结。  相似文献   

19.
张华强 《董事会》2008,(3):80-81
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为当今的公司治理所用,应该是一种有益、别开生面的探索,我们欢迎公司治理理论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0.
龚敏  陈维娟  刘月寅 《董事会》2013,(2):97-100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两个代表性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存有共性,研究和分析俄罗斯的公司治理现状和特点,无论是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还是对中国企业拓展俄罗斯市场,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