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的求职行为已越来越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认为西方对个体求职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求职行为的度量、求职强度、个体求职过程及个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并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合同行为存在诸多有悖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地方,详细的分析了个体、私营企合同行为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22):276-278
课外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行为,因此课外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和其他行为将影响个体的学风。问卷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并反映了一些问题,如课后交流少、课外作业敷衍、拓展阅读不多、网络学术资源利用少、自习室和宿舍存在干扰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还需要从个体、他人和集体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努力,强化个体学风的改进,进而促进整体优良学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检验了个体反思在新任领导者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构建以角色认同为中介、以培训时间为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同时控制了个体主动行为作为学习的另一种渠道。根据内容分析的方法,对3322份文本材料进行计算机自动编码。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消极体验对个体反思、个体主动性的影响方向相反,并且强度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而加强;个体反思、个体主动性与角色认同成正相关关系;角色认同对个体反思与学习行为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消极体验通过反思与角色认同正向影响学习行为。研究结果阐述了不同性质的工作经验对个体学习影响的差异,强调了个体反思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识别了角色认同在新任领导者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7):174-176
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改善其交通安全行为对于降低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收集数据验证模型。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交通安全意识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交通安全意识,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作用都较大;对交通安全行为而言,知觉行为控制最重要。研究结果对交通安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负面人格特质是指在压力或危机下个体表现出的趋向人格障碍的个性特质,这些负面人格特质会导致领导者做出不同的个体行为,进而影响领导者的绩效表现。本文从领导者的决策行为以及人际互动行为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负面人格特质对领导个体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存在的不足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1)基于具体情境,研究负面人格特质与领导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2)从组织一员工双向视角考察负面人格特质对双方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所固有的不确定性是内部控制存在于组织机体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由多人集聚而成的组织而言,其持续生存的基本前提就是对动机各异的个体行为实施有效的约束与优化,而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基础之上的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共同的结构,因此,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以及因之而产生的群体关系理应构成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文章将组织成员的行为不确定区分为行为失范与行为失败,将关系基本地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并讨论了上述分类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分析与理论推演,本文通过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之间的机理关系.该研究模型反映出:(1)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即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均为正性相关的间接关系.(2)个体的促进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分别中介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的间接关系.(3)在关系与权力导向的本土组织文化情境下,个体的追随动机调节焦点会受到LMX和员工组织公平感知等情境因素的调节而呈现差异,即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正向强化主动性人格与促进型追随动机焦点调节的关系;反向弱化传统性人格与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的关系,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愈强,其正向强化和反向弱化的调节效应愈强;反之则愈弱.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是在行为金融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影响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已有关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员工个体间差异因素和团队、领导等作用因素,而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重要来源且客观存在的组织生态因素关注不足。行为生态视角下组织员工创新行为的多态性受到员工感知的组织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时间因素(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和任务时间压力)的制约。本研究编制和检验了员工感知的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量表,并通过情景问卷实验法发现:组织发展的K策略与任务时间充裕正向影响员工的探索式创新行为,负向影响员工的利用式创新行为,而组织发展的r策略与任务时间不足的作用则与前者相反;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和任务时间压力的组合对员工创新行为表型多态性的影响可归纳为高度探索型、高度利用型、倾向探索型和倾向利用型四类。研究对管理实践者从不同尺度组织时间因素层面进行调整从而激发不同类型的员工创新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是在行为金融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影响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的个体属性变量研究不同,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角度分析组织公民行为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公民行为。文章通过对11个群体的47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整体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社会网络中心性为前因变量、个体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了一个结构方程中介模型。结果表明:个体社会资本在个体网络中心性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3.
西方行为财务学最新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行为财务提出的背景本世纪 5 0年代 ,由于传统财务学中的理性分析假设存在不少问题 ,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财务学的研究随之悄然兴起。美国的Burrell和Bauman于 195 1年首先提出行为财务学的概念。他们认为 ,在衡量投资者投资收益时 ,不仅要建立和应用量化的投资模型 ,而且还应对投资者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Slovic则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了投资决策的过程。从产生和发展历程看 ,行为财务与人类理性的偏离及资本市场理论的检验是密切相关的。1.实验经济学奠定了行为财务学的基础。在个体决策研究领域内的诸多实验发现 ,…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预测是企业(或组织)开发产品、进行市场营销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了制订有效的营销策略,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必须对市场作全面的分析和预测.个体行为变量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个体行为倾向在预测市场需要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预测模型中结合个体心理的行为变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里,我们对个性、知觉及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对个体行为倾向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企业组织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着腐败行为,个体腐败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破坏。在此大背景下,探索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组织中的个体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公平、诚信、利己/利他主义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婴儿(0-18个月左右)表现出很多亲社会行为,他们与父母分享玩具,帮助刚进家门的父母拿拖鞋,帮助正在修理餐椅的父亲拿工具,帮父母扫地等等。婴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或抵制婴儿亲社会行为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融洽,增进社会和谐,对个体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两个角度:先天与后天相结合、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机制进行探讨运用自然观察法,总结并概括婴儿亲社会行为的几点影响因素,希望对于婴幼儿教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能够指出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组织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升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预防和解决危机。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团队视角分析了建言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并对建言行为的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审计行为与审计质量的基础。从审计质量视角而言,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动机体现为源自内在需求的满足性、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审计师对待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与态度;行业专长应当包括审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心理能力水平、专业教育水平、经验以及努力程度;独立性应当包括职业道德、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制度与环境因素。这些要素进一步细分,构成完整的审计行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非伦理行为是企业界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研究大都建立在消极因素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假设之上。近年来研究发现,个体会有意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来维护所在组织的利益,学者将此种行为命名为非伦理亲组织行为。该构念自提出以来,便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前沿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梳理。为了更好地追踪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综述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方法,从个人、组织、领导三个层面总结了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变量与形成机制。同时,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作用结果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沈靓 《上海管理科学》2020,42(2):110-115
慈善捐助行为指个体通过捐赠金钱、时间或物资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或慈善组织。个人的慈善捐助行为能够促进社会资源再分配,提高社会整体福祉。因此,如何科学地对慈善活动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个体参与捐助,对于营销学者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一次捐助包括捐助者、捐助资源、受助者以及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既可以单独影响消费者的慈善捐助行为,又可以相互影响对慈善捐助行为产生交互作用。由此可见,个体的慈善捐助行为是十分复杂的,将通过对这四方面因素的梳理以提高我国公益组织对个体捐助行为的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宣传以募集更多的捐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