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细分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都比较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对批发与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高;另外,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除了金属制品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区域扩散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辐射能级形成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以及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工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指出未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选择在长三角区域内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3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上海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地图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和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两轴三带多圈层”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ECFA早收方案实施一年,现已进入后续阶段。其中,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服务贸易应是重点之一。本文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对在沪台资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现状和困难进行了调研,提出对策与建议。要点是:其一,进一步鼓励台商将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鼓励台商将新增业务部分留在上海;其二,探索沪台之间将研发、销售和服务设计放在上海与台北,将制造业生产基地外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模式,并提供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从各类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比例特征、行业间联系特征、行业素质特征三方面分析了上海服务业的结构现状,认为总体来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居主要地位。因此应该重点扶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造,但传统服务业仍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进行经验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低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我国国民经济的服务投入率偏低,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大,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中国与印度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的产业关联系数较大,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性行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并得出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峥嵘 《上海国资》2009,(10):23-24
上海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已经提出.要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上海必须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正是上海为现代服务业腾出发展空间的过程。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海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和直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区位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北京、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聚程度以及集聚效率上的差距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人才引进、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加大服务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雅 《北方经济》2011,(16):65-6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本文在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及文明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辐射力的重要体现。天津市滨海新区目前仍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慢,严重影响了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所应承担的功能,也不利于目前的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对滨海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并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好的深圳、上海等地区的比较,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面临的环境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的研究,更好地梳理未来的发展路径,给出了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首先,文章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服务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其次,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北京服务业升级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北京服务业升级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策解读     
国务院促进产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进行总结,并界定了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种类;在此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三个方面描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得出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特征,但仍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的问题;最后从产业政策、产业集聚状况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服务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强。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存在集聚效应弱、产业布局趋同等问题。因此,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空间优化将是强省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探讨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状,研究和分析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同时,对先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布局及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切实找出山东省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为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优化策略提供经验借鉴,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陕西省2009—2018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3年,陕西省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生产性服务业,2013—2018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制造业,陕西省2009—2018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正从失调走向协调,最后提出了促进陕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发达国家与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山西作为一个生产性企业相对集中的资源型省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之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山西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山西发展的实际,在对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与启示进行了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山西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山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是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在空间上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上海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上海制造业优势,推进专业化分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尝试,也是上海在产业规划引领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要求进行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激励差异,在价值链定位和组织边界决策上,国有企业较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倾向于用内部自制替代外部市场购买获取中间品供应,这一逻辑使区域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制约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内在要求,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在制造业中比重偏大的问题可能会对此目标的实现形成干扰。文章运用1993-2014年数据检验了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国有制造型企业在中间品供给决策中存在一定自制倾向,其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对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可为新时期上海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