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建州也曾短暂铸造过“太平通宝”背巨星纹折十型大铁钱。  相似文献   

2.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越南古称安南,与我国接壤。笔者多年来收藏的安南古钱即有七十多种,近二百个版式。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从形制、版式、书法以及与中国古钱之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方家与同好的指正。越南在1884年被法国军事占领之前,其货币就受中国古钱文化的影响。自中国北宋初年,越南(即古安南)就采用了方孔圆钱,并用中国汉字书写钱文。币材有青铜、红铜、白铜、铅等。铜钱的铸造都比较精美。只是钱体不如中国古钱厚重。从安南流入中国的古钱中,黎显宗景兴年间(其元年即清乾隆五年)的景兴钱版式最为繁杂。景兴通宝就有真、隶、篆、行四种书…  相似文献   

6.
杨森 《青海金融》2007,(B08):50-52
西夏文大安宝钱,铸造于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钱文为西夏文,小平旋读,汉文直译为“大安宝钱”,是西夏文钱中发现最早、数量和版别都比较多的一种。在西夏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北部出土发现较多,传世和出土的数量估计约在三到四百枚。  相似文献   

7.
张宏 《青海金融》2007,(B08):66-66
2003年春。偶得银质“口钱”一枚,当时锈迹斑斑,显系出土之物,后经清理,真容再现(见图)。其钱直径29mm、穿径4mm、厚0.84mm、重4.55克;正面由右向左横读“口钱”二字,  相似文献   

8.
一、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1997年春,雅安市草坝镇摆摊收购瓷器、木器、杂件的古董小贩白某,从一农妇手中收得宋铁钱数枚。其中有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一枚,由于白某对古钱币知识不甚了解,就低价让给我市一位古钱爱好者竹某,竹某开初不知该钱的珍贵,约我到他家鉴赏,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借口钱”就是利用古钱的方孔,即方穿,巧妙组词,或借用成语,让人叫绝。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宪宗时。当时商业发达,铜钱携带不便,加之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因而产生汇兑。经营汇兑的主要是“进奏院”,还有各军、各使及户部、度支、监铁等政府部门。“进奏院”是唐代各道在京师的办事机构.各  相似文献   

11.
《西安金融》2005,(11):78-79
日本自奈良朝(公元708—782年)铸行以“合同开珍”为代表的皇朝十二钱以来,货币的流通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因此,从公元十世纪起,日本又进入以实物作为货币的时期。进入平安时代(公元782-1190年)末期,日本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频繁。此时,日本对可广泛流通货币的需要加剧。在一部分地区开始使用中国铸造的铜钱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2.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13.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璨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2007年10月底,陕西宝鸡凤翔县农民取土时。挖出罐装“唐国通宝”钱数千枚,被几个人瓜分。今仅收购到174枚。整理时从中选出不同版别和较为特殊的钱币24枚(见附表)。经分析,认为出土的这批“唐国通宝”钱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追溯历史,台湾隶属于福建至少有500年左右的历史。台湾与福建经贸往来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曾使用同一种货币,实行同一种货币制度。史实证明,台湾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所使用的货币都是唐钱、宋钱和明钱,当时台湾尚不懂得便用冶炼铜铁技术,因而谈不上铸造铜铁钱,所流通使用的铜钱几乎都是从大陆流通至台湾,如唐钱“开元通宝”,宋钱“太平、天禧、至道”等年号钱。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带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郑成功与其子郑经在福建和台湾两地三次铸造“永历通…  相似文献   

15.
鹤翔 《甘肃金融》2001,(6):64-64
熙宁元宝小平铜钱铸于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钱文篆、楷、隶三种,篆楷、篆隶组成对钱,版式较多.有背四出版,较少见,背有"衡"字者,尤为稀见,极其珍贵,为当时衡阳钱监所铸,历来认为是熙宁元宝小平钱中仅见的纪地钱.  相似文献   

16.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  相似文献   

17.
北宋神宗赵顼于公元1067年即帝位,次年(1068年)改年号熙宁,熙宁年号延用十年之久,直至1078年改元元丰。神宗熙宁年间铸有熙宁元宝、熙宁重宝铜钱,同时还铸有熙宁通宝铁钱。熙宁元宝为小平铜钱,钱文有真书和篆书,版别较多。熙宁重宝铜钱,初为折十,后改为折二,钱文亦有真、篆二体,版别亦多。笔者集有一枚背四出文的熙宁元宝,该钱钱文真书旋读,钱径24.4、穿宽6.6、郭厚1.3毫米,重量3.8克,钱背穿之四角作四出之势(图1)。熙宁元宝中又有一种背穿上“衡”字者,为衡阳熙宁监所铸,但其“衡”字多不清晰,有时被人误认为“卫”字,皆为铸造不清所致。该…  相似文献   

18.
一、有关中国铅钱及越南铅锌钱的基本概况研究越南古代铅锌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中国的铅钱。因为越南古钱和中国古钱关系密切,经常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国的铅钱始于何时?由于史料不足,至今仍难以定论。有考古资料表明,在汉代就有“大泉五十”铅钱;最近,又有广东甘曙光报道发现秦“半两”铅质大钱,该币直径4.5厘米,重37克;也有考古资料表明,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了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但目前在学术界比较一致认可的铸行铅钱作流通货币,应该是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  相似文献   

19.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  相似文献   

20.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一件称钱衡及1枚环形专用砝码和101枚四铢钱(法钱)。由此使我们对于西汉时期的货币管理制度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称钱衡和法钱是什么东西,它们在当时的货币管理体系中扮演了一个怎么样的角色?下面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