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何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问题?要开创农民就业的第三空间。农业现代化必须是农业人口减少,农民主体市民化。现在农民工的数量将近两亿八千万人,他们离开土地进入城镇,进入非农产业,这使得农业现代化开始具备条件向前推进。但2010年以后,外出农民工新增数量在逐步减少,最多时我国一年新增外出农民工800多万,到去年仅新增50万人。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有农民要离开土地,但他们又进不去城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是要开创农民就业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城镇化其实都是单向城镇化,也就是农村的人口单向地转移到城市里来,这种城镇化的规模有去无回的城镇化的模式是没有弹性的,所以中国在创新驱动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就使得城市跟乡村这两者是应该互补的,这两者就表现出高度的活力,这两者都能够吸引人口,这样在未来人口在城乡之间是自由地流动的,是弹性流动的,那么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在城市里面进行工作,到了55岁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不能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如果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欧美水平,将意味着13亿人口中至少有9亿人要进城.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需要通过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到位.城乡差别缩小了,未来的农民可以自己选择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通过一系列调研发现,中国的城镇化应具体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老城区改造,通过工厂外迁形成商业区、服务区;其二是工业新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三是农村新社区,指靠近城镇的农村社区建设.这样做,才不会重复西方的老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新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现在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卷第480页)在全球范围内演进的这一社会现象并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应持何种态度,我觉得首先是要准确地理解乡村城镇化的涵义,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合我国特点的乡村城镇化的道路,分析我国乡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全面取消或放开放宽部分大城市落户限制。毫无疑问,这对亿万农业转移人口来说是重大利好。要把好事办好,在新型城镇化问题上,要尊重规律和农民意愿,既要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不变相提高落户门槛,也不能让农业转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民又占绝大多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工的一些技能需要提高,法律意识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提升等等.只有不断的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农民工这支队伍充分、完善地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90后”农民工在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做好“90后”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流动打工主体,而“90后”农民工群体中仅有3.8%愿意回乡务农,75%的人“选择经商、开办工厂或去企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3,(6):30-30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最近提出,加速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加速城镇化需要消除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为的市场壁垒。我国过去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导致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低,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小,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要鼓励人力资源从西向东流动,鼓励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东向西流动。城镇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化是指由于非农化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业人口从占较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不但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关键是城镇化水平低,农民分享不断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很迅速,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支撑,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失地农民。土地对农民而言,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将失去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将对农民的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效地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本文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入手,对养老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转型,传统的城镇化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城市空间治理问题,因为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治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圆中国农民的"土地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提示我国13亿人口中,8亿是农民,而农民人均收入目前只有城市人口的1/3。人所共知,农民问题,核心是土地问题。在一个倡导创新、锐意改革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对农村土地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文作者俞敬忠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业专家。他用热情而理性的笔触呼吁,圆中国农民的“土地梦”!这个“梦”,并不是说让农民有地可种就实现了。说到底,这是中国农民渴望拥有土地财产权利的“梦”。而这种拥有是长期而稳定的、严格受法律保护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新中国首部民法草案,已于2002年12月23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期待着,这部将对各种民事权利作出规定的民法典,在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方面,带给广大农民更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三十二年来我们党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陈云同志最近精辟地指出:要从我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人在农村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来解决经济问题。农民是个大头,把这个大头安排好,中国的大局就定了。这个言简意赅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一是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使农民富裕起来的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来谈谈学习《决议》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让农民"带地进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2010年"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标志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土地政策是否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如何调整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中央战略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需以农业现代化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要求,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镇人口.但这并不是要将农民硬赶出农村,或硬赶上楼,而是说城市和城镇需要主动地吸收农村人口,工业和服务业要创造更多的条件积极地吸收和妥善安置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下的上海正处在转型发展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一、当前上海农村城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农村城镇化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镇化根本的是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过程,城镇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它是一个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客观上是有利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毋庸置疑需要面对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能力,把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应准确把握农民进城落户意愿这一事关新型城镇化走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基础条件,还能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人口素质提升.农村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农民是农村的基础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人口素质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推动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