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见到《秘书工作》,是1991年的夏天。那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一个入伍不满两年的“新兵蛋子”。我所在的执勤点驻扎在陇南的崇山峻岭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执勤点几乎没有多少业余文化生活,二十来个官兵过着“白天兵见兵,晚上数星星”的单调日子。  相似文献   

2.
张鸣跃 《财会月刊》2014,(4):I0014-I0014
最近,我应聘到一个名为“老人之家”的养老院做秘书。我的新老板叫海伦。 海伦在9点钟准时走进办公室。简单的介绍之后,就开始厉声发号施令:“给我这个!”“把那个递给我!”俨然一个训练下属的警官。整个早上,海伦几乎是跳着对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说话。“没事,”我想,“也许她的神经绷得太紧了。”但在下午,她还是这样对待每个员工。我几乎崩溃了。  相似文献   

3.
忧老怪 《新前程》2006,(12):96-96
老怪:我失业了,因为老板认为我“没规矩”;一个月后,我又失恋了,女友说我“不成熟”;几乎同时,失去了我人生中最在乎的两样东西事业和爱情,25岁的我孤独一人漂泊在北京,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多年前,有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享受生活”的故事,现在已鲜有人提及了,但是我相信。许多人记忆中都还会有她的影子。最近,通过美国次级贷风暴,我们又看到了她。遗憾的是,这一次,“美国老太太”并不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潇洒一生,到老年时还完了贷款,而是还没还完贷款,就面临着房子贬值甚至被收回的厄运。  相似文献   

5.
凡客的崛起     
张继明 《企业文化》2012,(10):53-54
凡客公司—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门店,靠网络广告的大量投放和呼叫中心的拉动,迅速崛起 “我爱表演,不爱扮演……我没什么特别,我很特别;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和“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的广告语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6.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10,354(1):125-125
(续上)“是吗?你们老在那儿看他们也不知道?“ 好像知道吧,我也不知道,”我说,“反正他们从来没说过我们。” “你老看这个多不好呀,”严红严肃地说。 “我觉着他们那样儿特好,真的,我说不出来,反正不像我妈说的那样儿,说人流氓。”  相似文献   

7.
中产社区     
“我觉得这里很吸引我,因为话题都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的素质很相近。”  相似文献   

8.
辛华 《财会月刊》2010,(2):I0026-I0026
我女儿圆圆上小学时,学校对成绩评定不打分数,只打“优”、“良”、“及格”、“不及格”,85分以上就是优。她成绩一直不错,都打了“优”,但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她的每张卷子上都有些错,也就是说她基本上没得过100分。  相似文献   

9.
文怀沙 《中国企业家》2009,333(3):144-144
我曾长期生活在故纸堆中,但我热爱现代化。我欣赏古代的“红烛”,但每晚写作还是愿意利用“电灯”照明。我们的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正在向“富裕”进军。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乐道”者,决不是“安贫”者。  相似文献   

10.
今天早上我翻阅了毕业礼的典礼程序。当我见到毕业生名册上你们的名字,我按手其上,低头为你们每一位祷告。 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你们或会问,怎样才算是“不负此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唐莉 《中国就业》2011,(6):50-52
“除了工作以外,我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生活很枯燥,感觉生活很无趣……”“我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想在企业长期发展,但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想在本地扎根……”  相似文献   

12.
闫石 《成功之路》2012,(8):18-18
所谓“小聪明”并非真的聪明,所以“小聪明”具有贬意,被加上引号。在生活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并不鲜见,几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事实证明,经常耍“小聪明”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红楼梦》书中的名言“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就是这种“小聪明”。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总是低估了别人的智商,这一点是最不可取的,也是一个人失败的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6,(7):F0003-F0003
“我不卖。”几乎费了整个下午,才找到雨果的旧书店。得到的,是意料中的回答。“那本书——”雨果用指甲轻轻叩击书的封面,呷了口红酒,给我指点:“印数很少。虽然不值钱,可在九三年所有书目中,我只得这一本。”  相似文献   

14.
《财会通讯》2007,(B03):8-8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相似文献   

15.
丛一 《中国质量》2007,(11):29-31
今天.北京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出行的堵车.且由原来的特殊时段堵、特殊地段堵,到现在的几乎全天堵、全城堵。连外地进京办事的司机每每提起京城的堵车“壮景”,都难免“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6.
修思禹 《英才》2014,(8):104-105
“你的爱好是什么”?“没爱好,工作是我最大的爱好”……每次采访,问到爱好问题,爱好工作几乎成了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7.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来加拿大不到六年,却搬了四、五次家。我几乎很少租过房子住.每次都是买下新房子,再将旧房子卖掉,倒来倒去,赚点小钱。我知道。在国内这不算个标准的“房虫”,撑死算个“住虫”。在加拿大呢,严格地说其实也不能算。在这里.一个标准的“房虫”有个很文明的称呼“BROKER”——“经纪人”。我也不是.我只给自己做“房虫”。  相似文献   

18.
有专家在医院做过两组调查。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问题是,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对家人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9.
邱贵平 《东南置业》2007,(11):99-99
我是1995年从水深火热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的。 那时时兴集资建房,集资新建的宿舍楼竣工,分房时论资排辈、打分评比,我排在倒数第二,不是“顶天”就是“立地”。那些和我资格不相上下的工人兄弟,却为一楼争得焦头烂额。按照他们的逻辑,一楼要比六楼好。虽然一楼又脏又潮,但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六楼虽然又干又净,但最大的缺点是不方便。谁不图方便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黄怒波 《东南置业》2006,(8):119-119
半年前,不得不去得参加了《中国房地产》报的一个年会,并当选了“2005~2006中国房地产年度领导力人物”。我入选的理由是“企业治理反思”,意思是我在企业做得红火时,急流勇退,跻身二线。但实际上,我应该以另一种身份存在,即一对人性,对人本身的天性和社会的多面性而发问、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