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传播学与户外广告设计两门学科,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户外广告设计的表现趋向和作用,探讨户外广告设计在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对城市人群生活形态的影响。户外广告设计是以空间与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充分反映不同城市的文化特征、审美情感,也是人对城市环境的再创造。作为一门空间与场地的规划艺术,它又是联系人与产品、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霁 《华商》2008,(15)
梅罗维茨在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理论和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子媒介下(主要是电视),"场景"的改变如何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本文立足于网络媒体,以媒介与环境、环境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为视角点,探讨网络如何影响传播环境,造成传播空间的改变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社会行为,并产生出强大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孙志刚 《中国报业》2023,(7):170-172
5G时代背景下,移动媒介场景使用越来越多元化,移动媒介在用户体验、连接、呈现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移动媒介传播场景变得更立体,实现了由原来单一场景向叠加场景、真实场景向虚拟真实场景的维度升级。社会个体与媒介的关系也发生改变,移动媒介重塑了社会个体的空间认知,实体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引发了物理边界与心理边界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周丽 《商》2014,(19):117-117
网络时代的传播全球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土范围扩展到了全世界,在这进程中,信息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自由流通和传播,同时也产生了信息的倾斜。以媒介全球化为前提,文化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同时也使各种的文化间问题与冲突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本土媒介该如何应对媒介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文化影响,将是一个紧迫而艰难的问题,本文将从媒介全球化分析与中国媒介现状分析两方面入手,由此探讨中国媒介在当下挑战中的应对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城市空间艺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环境下的设计不再是形式地信息简单呈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步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关注的焦点。数字步道仪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能够让人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更多的交互性,拉近人与城市空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2):11-12
动漫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可自成为媒介,同时也是通过其他媒介得以传播的媒介内容,受到整个媒介大环境的影响。动漫产业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载体和艺术传播模式,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文化平台,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传播学视野下有关动漫传播的文献的分析梳理,从传播符号学、媒介环境学、传播生态学、跨文化传播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当代对中国动漫传播的传播学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虽然国内参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但具有系统、科学的研究理论体系、方法论仍然尚未成形,传播学视野下中国动漫传播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周颖 《中国报业》2022,(16):74-75
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女性主义议题通过互联网愈加受到大众关注。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言语自由、媒介技术带来的实时化传播以及消费主义的蔓延等使得“田园女权”思想在网络中侵蚀人心。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数字媒介空间中“田园女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引导女性主义思想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城市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城市规划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城市空间绩效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到。正确认识与合理把握城市空间绩效,有利于城市规划中对城市问题的有效判断和深度理解,对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的城市规划作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绩效的机理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对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陈刚 《广告大观》2004,(11):137-137
在当今社会,面对新的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媒介唯有互动才能生存。而且,互动性已经成为评价媒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互动性低的媒介,将在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利,而互劝性强的媒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杭州本土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者所营造的新型审美化消费时尚市场感知度高,市民在解读这些时尚信息后,不仅整体性审美消费观念能与城市文化媒介的发展相契合,同时这些时尚创意元素通过消费者的二度解读广泛地融化于城市的实体经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鲍宁 《中国市场》2013,(4):40-45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人群汇集一处、交流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获得对于城市文化感知的媒介,依托于城市历史与文化渊源的有形空间构成了城市文化创意活动发生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本文以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论述与评价。以美国星巴克诞生地西雅图城市中的咖啡文化产业和城市旅游发展作为比较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对文化产业和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以及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对城市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会展业发源于欧洲,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会展行业具有无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等特点。因此,一个城市既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帮助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当地产业文化的交流。本文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全面分析了西安与杭州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空间,并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杭州G20峰会为例,引入传播学理论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和创新与扩散理论,简要阐述了西安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意见。近年来,会展业开始飞速发展。西安会展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路径创新道路,不断寻求突破创新,为其未来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肖梦欣 《商》2014,(34):209-209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传播学不乏经典理论的发展,媒介认知、传播方式、功能说等,对人类传播的方式、方法、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传播学的学习中对控制论的学习并未如传播学大师们的传播系思想、经典名著、理论等受到广泛的关注,控制论在很大程度上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实例对控制论在传播学的运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王渊博  温熙 《中国报业》2023,(22):64-65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阶段,与此同时,以往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为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向。本文简单分析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与进路。  相似文献   

15.
游戏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实践。以游戏理论视角,从身体、空间、媒介等某一具体维度来分析当下的传播游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游戏的属性。本文认为,对城市媒介实践的研究应回归其游戏的本性,在新技术语境中,重新考察“游戏孕育文化”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在不同维度的运作,探查媒介实践的游戏逻辑。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中,结合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防工程建设进程,大力提高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高技术局部战争对现代人防的要求。笔者提出规划期内人防工程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总体防护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布局。从而促进了人防建设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也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曦 《消费导刊》2012,(6):99-100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称,“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成为杭州女装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服装的功能早已不是基本的“遮身蔽体”、“御寒保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服装作为一种媒介,传递的是个性化的信息,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消费产品,其中最大的增值空间在于品牌。品牌、设计师、市场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目前,丝绸时装企业积极推行品牌战略,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开始注重打造品牌、经营品牌。然而,“杭派丝绸女装”的影响力还是区域性的,缺乏在国内和国际上知名的丝绸时装品牌。  相似文献   

18.
论媒介全球化及中国媒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全球化时代,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媒介,应当也必须做到主动利用先进的现代传媒方式传播自身文化,促使其早日融入全球化中。我国媒体传播须借鉴外国的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权益,确立地位。  相似文献   

19.
潘健 《中国报业》2012,(24):95-96
传递观与仪式观并不能涵盖历史上所有的传播模式,可是这两者却揭示了传播学研究最重要的两个方向。本文试图从传播观念的起源说明,这两种传播观没有高下之分,传播观念的演进促进了媒介技术革新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图书逐渐普及,实体书店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规模和营业收入均缩水严重。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趋普及,第三空间实体书店作为新型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是主题文化与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与阵地。未来,实体书店应形成以物质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精神为引领的发展策略,从物质、服务和精神层面打造更具社会价值的“第三空间”,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调研的方式来分析实体书店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运用SWOT分析法并结合第三空间的理论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深入基层助力全民阅读,为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