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南希 《商》2013,(14):231-231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现行宪法在社会各项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必须从重视公民宪法教育,培养公民宪法意识;设立宪法监督机构,加强违宪惩治力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破解宪法实施之困,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商》2015,(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在公民对权利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下,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由,减少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的滥用成为研究公民权利自由的重要课题。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我们的法律规定,规范公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我们应该以宪法规定的限制条款为核心,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求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性权利.从环境权作为生态危机有效法权回应的理论考量出发,在反观我国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民法、刑事法有关公民环境权制度规设的基础上,本文以权利的应然与实然级差为视角,做出了对公民环境权以宪法的法权确认为基垫、以环境实体法的规设为内核及以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为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回应设定.  相似文献   

4.
从税收法律的角度探讨了纳税人权利问题,章认为,就实质而方,纳税人的权利与其义务一样,来自于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二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因而不可分割,法定纳税人权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公正,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我国宪法规范表现的滞后性不无关系。章提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保障和完善纳税人权利,必须以宪法的完善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知情权又称了解权、知悉权,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了解与法律赋予该主体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是宪政的体现,而在我国,宪法中却未规定知情权,宪法对知情权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知情权入宪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立法工作应当对知情权入宪重点考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里,“公民”一般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辞海》)“公民”不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且还是宪法所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衡量一个国家消费者的权利体系是否完备,固然要看一看它的成文法律,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它的宪法是否全面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公民的权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权利会不断更新。而法律的制定总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有时候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来不及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还有的时候法律与法律之间关于公民权利的表述不相一致,甚至在有的时候法律上对公民权利的限制违反了宪法上的基本规定。所以,我们在保护消费者时,既要依据现行法律规则,认真梳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要站在宪法的高度,对法律…  相似文献   

9.
聂维芳 《商》2016,(4):227
宪法所具有的两个基本作用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以及保障公民权力,而社会救助权就是公民所具有的一项宪法性相关权力。所以国家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对那些符合条件的诸多困难公民进行救助,而在目前阶段我国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制建设还较为落后,宪法观念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对我国现行宪法所具有的权威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3)
公民利益表达权历来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以党的政策的形式进一步确认了公民的这一权利,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目标。建立日趋完善的公民利益表达的相关机制,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赋予人民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是监督国家权力的当然要求,是健全法治国家、法治中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吴玉环 《消费导刊》2013,(4):168-168
2009年后,微博平台成为公民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而在近两年,“微博反腐”现象也愈演愈烈,某种程度上,这是《宪法》41条所保障的公民监督权利在网络上的实现,也是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朱静静 《商》2014,(6):168-168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也是宪法最高价值的体现。但是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损害时,怎样实现宪法权利的救济呢?本文针对我国在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迁徙自由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宪政制度,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对人权的保障是宪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加强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规定对全体社会成员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公民根据宪法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旨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所以,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权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宋卉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230-230,232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公民自身权利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进一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逐步被提上日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隐私权的保护仅仅停留在原理阶层,缺乏可操作性,使这项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也成了现代法治建设一个巨大的困难。因此,进一步完善此项权利,使其成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性的权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唐合松  慕楠 《商》2015,(3):217-218
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但是该权利的主体、范围和性质引起了广泛争议。为了更好地使劳动权落到实处,需要深入研究该权利到底是保护谁,保护哪些方面,该权利的性质以及相应地,对国家的要求是什么。《宪法》第42条规定的劳动权的主体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满足特定要求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是不可能从事劳动的人除外。《宪法》上的劳动权就是指"就业权",包括获得职业权、职业选择权和平等就业权。其中,获得职业权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权,而后两者属于自由权。我国对公民劳动权的保护存在立法上和司法上的不足,需要尽快弥补。  相似文献   

17.
陈占梅 《中国市场》2012,(1):147-149,158
弱势群体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这些人合法权利的保障,而权利的保护必须要靠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实施和进行救济。虽然我国宪法通过"特定群体的权利"来体现对一些特定的弱势群体保护的原则、精神和规范,但这些规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该尽快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知情权,又称了解权、知悉权,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了解与法律赋予该主体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同时具被积极参与和消极接受两种权利属性,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权利之一。但是我国宪法还没有对知情权予以确认,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未来应当明文载入我国宪法。  相似文献   

19.
李廷彬 《致富时代》2011,(8):203-203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我国公民的义务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蒋瑛 《华商》2008,(18)
齐玉苓案件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话题曾一度备受关注。学者们对"宪法司法化"这一概念是否准确以及宪法在适用过程中真正对权利救济所发挥的作用各执一词。本文并不沿此思路,而是以齐玉苓案中引发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试图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角度入手分析此案,理清宪法和教育法等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形式与层次,并剖析二者在适用上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