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会不仅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而且对有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世博会给"长三角"城市会展格局所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分工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制约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洁 《上海经济》2010,(11):40-42
2010年世博会精彩纷呈,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意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展示,无疑已经成为了本届世博会当之无愧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唐晔  李杨  ALEX 《沪港经济》2010,(12):50-54
2010年,世博会精彩而大气。世博会刚刚落幕,迪士尼正式签约。源源不断的项目,慷慨的政府补贴,雄心万丈的管理者,利益均沾的市民阶层。2010年的上海正是如日中天的"跃进之城"。  相似文献   

4.
"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理念之一,上海方面表示将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最大试验田。  相似文献   

5.
《中国合作经济》2010,(5):19-21
2009年以来,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先后与各地十几家大型超市合作,让青州市的蔬菜瓜果走向全国,被称为"最彻底、最成功"的农超对接,这次世博会,青州是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指定的直供商之一,田昭功在世博会未开始前就飞去上海,到一线调度、安排工作,一待就是10天。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在全球探索发展模式转变的努力中,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第一次被推到了前沿。  相似文献   

7.
图说世博     
《中国科技产业》2010,(10):46-47
1.锈色的卢森堡馆门口矗立的"金色少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璀璨。身着战袍的少女,微微欠身,呈献上手中的橄榄枝,面朝南鸟瞰整个城市。卢森堡人说,金色少女能保佑这个国家及人民。 2.世博会上的"北京茶馆"。作为本届世博会上的"北京元素"之一,老舍茶馆在宝钢大舞台内复制出了一个小型的北京传统茶馆,舞台、茶座、回廊、煮茶室……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8.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10,(12):56-58
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博览会"成了近一段时间济南人口中的热词。那么,济南历史上最早的博览会是何时举办的呢?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10,(7):54-59
世博进行时:拉动上海GDP增长5%"去世博了吗?"进入5月之后,这已经成为上海街头最常听到的问候语。除了为世人奉献一场人类历史文明的盛会,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究竟能为上海创造多少实质性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同样是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新财经》2012,(10):101-101
皮尔.卡丹乘电动汽车为米兰世博会献礼 当地时间8月27日,意裔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大师、90岁的皮尔.卡丹乘最时尚的电动汽车到达故土意大利威尼斯,宣布其宏伟建筑计划,一份献给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厚礼:一座高255米、65层的"光明之城"Palais Lumière,坐落在威尼斯废弃工业码头Porto Marghera环礁湖水边,它将恢复当地的生态绿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宗庆后 《发展》2011,(3):25-25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而城市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城市化,长期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逐步得到改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吸收转移,老百姓生活才会象"世博会"宗旨所倡导的那样"因城市而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8):117-120
伦敦零碳馆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座落在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场馆,由南北两栋四层的连体建筑构成的建筑,它是中国第一座"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公共建筑。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  相似文献   

13.
王铮 《上海国资》2013,(1):42-44
上海城建集团转变"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了从项目主导到"属地化"经营的机制创新"压力相当大。"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董事长周松对《上海国资》表示。显而易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上海的城市基础建设市场空间已大为缩小。尤其世博会之后,工程量已明显下降。其二,外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不断升级,而且员工对去市外做工程颇多顾虑。  相似文献   

14.
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园区拥有丰富而且独特的资源优势。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是举办"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框架决定了世博园区后续开发的效果。国家、上海以及园区周边需求为界定园区开发框架的"园区开发管理主体、园区产业选择与园区开发方式"三个核心主题提供了三维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中国2010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颁奖大会上,均瑶集团荣获"特许零售商最佳销售金奖"和"特许企业爱心奖"两项荣誉,在上海世博项目上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同一年,均瑶集团携手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续写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蓝晓强 《走向世界》2010,(17):66-68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已有一个月时间,已经接待了几百万名观众,并且还将迎来暑期的学生参观高峰。去过世博的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对于那些想去世博会却还没有成行的人来说,这些"过来人"的感悟是否也是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17.
杜枫 《走向世界》2010,(12):26-28
后园博会时代,很自然地,人们的目光会投到房地产上来。 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使北京亚运村板块一夜崛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带来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有"奥运概念"、上海有"世博会概念",厦门也有"园博会概念",房地产业内人士谈到,园博会的举行,除了园林建设方面的意义外,更带动了一个新的房地产片区——"园博"板块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2010年8月5日,上海世博会伦敦城市案例零碳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城市新生计划"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零碳馆官方负责人介绍了世博会开幕三个月以来伦敦城市案例馆的运营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甲秀风骨     
汪杨 《上海经济》2011,(4):51-53
"甲秀评论"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之前恐怕仅仅是新浪博客中一部并不为人所在意的博客日志,然而随着世博会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这些人之中有新闻记者、有世博特许商品生产商、有世博特许商品经销商,还有不少政府官员。究竟是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如此众多观者的视线?原因也许多种多样,而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甲秀"。  相似文献   

20.
5月,踏着初夏的节拍,迈进一个火红的季节。5月1日,上海世博会拉开序幕,并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汇聚了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