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日前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加息需慎重。他还认为,目前,宏观调控应以行政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2.
加息的震颤     
一个平缓的动作,传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加息表明决策层调控手段的改变,标志着市场手段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行政手段将逐步淡出。实际上,本次加息对市场的警示作用大于其作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04,(6):17-19
近期,在央行各项货币政策逐一出台后,尤其是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以来,央行会不会加息?为何央行现在还不加息?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多位经济界人士对这一敏感话题纷纷向外界发表了观点,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7,(13):12-13
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17日傍晚作为今年以来首次加息的日子。如果资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人民银行将持续动用加息这个手段来对付的。  相似文献   

5.
1加息掩盖美国经济疲软
  2015年12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发表讲话,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疲软,但在未来几年可通过温和的经济增长予以消除。对于美联储九年来的首次加息,耶伦警告说将对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6.
加息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物价指数连续走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终于使出了这一招。虽然,调控的幅度并不大,但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不排除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继续加息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央行加息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柏 《特区经济》2011,(12):75-77
金融危机后的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趋势日益增强。为了控制这种局面,我国央行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取加息的金融政策和手段,来直接影响到膨胀带来的CPI的不良上涨的局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用加息的手段是不得已为为之的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今年3次加息政策实施,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影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加息手段应用的现实效应和利弊,在对目前即将开展的进一步加息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转而大幅度提高利率。央行也表示,为了实现通胀控制目标,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其实除了加息,还有更合适的手段可以解决巨大的通胀压力、阻止热钱进出、防范金融危机,那就是汇率。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9,(49):10-12
奥巴马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后宣布,他们已就许多问题达成一致。但与中国官员近些天对美国金融政策进行的尖锐批评相比,两人发表的声明有些含糊其词。尽管美联储一再表示不会马上加息,但中国银监会主席本周末还是对美国实行低利率政策进行了抨击。美国加息就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吗?  相似文献   

10.
在宏观经济回到正常增长路径,CPI超过3%并出现向上走的趋势时,央行宣布加息,出人预料也合情合理。央行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紧,意味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正在稳步退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回归正常的经济运行轨道,货币政策正在从扩张回归中性,  相似文献   

11.
胡小文 《世界经济研究》2023,(5):76-90+136-137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汇率波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亟需加强政策监管。文章构建一个包含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研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深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双支柱”政策应对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美联储加息产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导致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加剧,造成经济下行。第二,面对美联储加息,小幅跟进式加息能缓解产出波动,但不能缓解汇率、跨境资本和资产价格等波动,而大幅加息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都较大;“双支柱”政策相比加息政策有明显优势,既能抑制跨境资本流出,又能降低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是货币政策钉住产出、通胀和汇率波动,宏观审慎政策钉住跨境资本波动;随着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增大,社会福利损失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秋天起,笔者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谈论关于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主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人对中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增,于是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要么让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自由浮动,要么引入通货膨胀,两者必有其一要发生;若抑制升值并引发通胀,加息和实施形形色色的物价管制,就都无济于事。世界上可供选择的货币制度只有三种,现在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4,(12):18-18
从中国小幅加息对世界市场造成的波动来看,中国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加息只是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的一种,也许它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实际上显示出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瞩目,也体现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权重。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在巧妙加息的同时,还通过增加基础货币量等手段遏制过量的游资。这一做法对全球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2004,(10):79-7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深圳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华南论坛上表示,未来的宏观调控应更多采用总量和价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加息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相似文献   

16.
黄耀 《新财经》2004,(10):14-15
从银行近期的信贷结构中可以看出,政府的行政调控手段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必要加息 加息可能导致用于消费资金减少,股市加速下跌,不能加息 放手政策可能会导致工业产品产能继续上升,超过需求容量,并导致经济被迫实现“硬着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1-31
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加息与取消利息税是完全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覃怡敏整理 《新财经》2010,(12):101-103
第四季度,央行出乎外界意料地加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加息反映的是非常复杂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环境。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国际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时中国的一种搏击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赞同的。货币战争的说法最近才甚嚣尘上,而我说第四季度要加一次息的观点,是在年初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唐玮 《环球财经》2010,(11):80-83
以往在加息时,人民银行通常会在加息公告里对加息之目的作出解释,例如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等。而此次公告,仅公布了利率调整情况,对于加息的目的却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20.
程实 《西部论丛》2008,(7):53-55
在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和局部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正由宽松向紧缩转变。2008年6月,各国央行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举措和言论初步确定了这一转变趋势:6月1日,特里谢在欧洲央行成立十周年之际再次重申稳定物价是核心目标:6月3目,伯南克表示对通胀上行、美元超跌感到不安,暗示美联储将暂停降息并择机加息;6月5日,特里谢在政策会议后发表言论称,欧洲央行正以高度的警惕性监控物价水平,不排除7月加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