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遇到改制、购并等重大产权变动事项,按规定应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经审查确认后的评估结果调整原账面资产负债金额,建立健全产权变动后的账务体系。本文中的账务过渡,指的是将资产评估前的原企业账务,转换为产权变动后新企业的账务。企业改制、购并时,一般还应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账务进行审计,并按规定进行财产清查、产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制、购并等重大产权变动事项,按规定应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经审查确认后的评估结果调整原账面资产负债金额,建立健全产权变动后的账务体系.本文中的账务处理,指的是将资产评估前的原企业账务,转换为产权变动后新企业的账务.  相似文献   

3.
企业改制、购并等重大产权变动事项,按规定应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经审查确认后的评估结果调整原账面资产负债金额,建立健全产权变动后的账务体系。本中的账务处理,指的是将资产评估前的原企业账务,转换为产权变动后新企业的账务。  相似文献   

4.
七、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被购买企业是否需要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账 ?答 :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股权时 ,被购买企业保留法人资格的 ,被购买企业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账 ,被购买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 ,公司应按被购买企业评估确认后的价值入账。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部分股权时 ,被购买企业的账面价值应当保持不变。八、公司能否将被购买企业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或发生的净亏损 )纳入会计报表 ?答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公司 ,购买其他企业后 ,应将被购买企业购买日后实现的净利润 (或发生的净亏损 ) ,按应分享或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无论是整体改制,还是合并、分立改制,按国家现行规定都应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而对企业在改组改制中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明规定,但由于有些规定的不合理及前后不一致,以致在实务处理中,会计审计人员无所适从。笔拟就国家对企业改组改制中资产评估增值的有关税务、会计处理规定结合企业改组改制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当 前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正在各地进行。在此 ,笔者结合实际对改革改制企业资产处置中产生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一、改革改制企业资产价值确认中存在的问题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改制形式 ,对企业资产的确认、计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资产价值能否正确、合理的体现 ,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目前改制企业的情况看 ,在资产评估确认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 )部分资产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差异。资产评估是企业改制必经程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法定资产评估机构依据一整套方法和不同的评估出发点 ,所得出的评估结…  相似文献   

7.
一、固定资产计价差异产生的原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77号)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假定某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评估前的价值为2850万元,评估后的价值为3000万元,评估增值150万元。按照《通知》规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应调增到3000万元,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价值计提的折旧费与按税法规定仍按调…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对国有施工、建造安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改制审计时,发现这类企业在实施改制改组中,由于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具体规定,在资产清理、评估增值、不良资产核销和职工安置等环节的会计处理五花八门,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失真,尤其在资产清理过程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的收益确认,会计处理不规范,给各级  相似文献   

9.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其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些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岚 《江苏商论》2001,(1):39-40
在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中对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自创和确认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商誉的认识与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这对正确评估企业资产价值及重视商誉的创立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若干新规定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其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牛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一些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浅谈粮食改制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粮食改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收政策法所确定的计税基础差异越来越大,因些如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现结合我县粮食企业改制后所得税会计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清实“家底”及分配全过程的监督是内部审计的职责,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一、组织和指导改制企业进行账务清理(一)摸清家底,清实净资产存量,预算改制成本,拟订改制方案。改制企业要对债权、债务进行账龄分析或采用函证方法核实认定;对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损溢,呆滞变质的库存商品按财务制度完善审批手续转入损益处理;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重新造册登记对账核实,做到实物盘点与账务清理相结合,资产清查同账面负债结合起来。在此期间,内部审计要积极参与并做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资产评估和评估确认的过程与结果,而忽视对资产评估和评估确认后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如一些从事资产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在按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了相应的评估报告以后,就预示着责任履行和工作程序的完结,至于企业以后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与此无关;对于从事评估确认的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制通常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业务、资产、人员等的重组。这就需要企业对会计政策重新作出选择,会计方法做对应调整。但建立新账不同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核算,工作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继续经营、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等问题的账务处理时,需要进行个别分析调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改制通常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业务、资产、人员等的重组。这就需要企业对会计政策重新作出选择,会计方法做对应调整。但建立新账不同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核算,工作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继续经营、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等问题的账务处理时,需要进行个别分析调整。  相似文献   

17.
林曦 《中国市场》2012,(15):53-54,88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无偿划转及资产评估行为入手,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等研究与解读,并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财务处理方案,对无偿划转及资产评估涉及的内容逐一分解,对这两项行为中的重点科目账务处理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通过例举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财务数据,深入浅出地解释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财务处理问题,就后续产生的税务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对改制企业先确定资产清查基准日(亦称改制基准日),然后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财务审计、产权界定、处理遗留问题、资产评估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将净资产中公有产权退出企业,至此,企业改制即告基本结束。从改制基准日至实现产权转让这一较长时间(以下简称期后),企业因继续经营,其净资产会不断变动,这必然与改制基准日资产评估时的净资产产生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对期后净资产变动内容进行查核,分析原因,合理调整,为合理确定转让底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兴卫  李福林 《中国市场》2011,(27):85-85,87
近几年,随着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产权结构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有产权管理的加强,集团企业在产权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虽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根据国有产权管理的规定,并购方必须以公开市场挂牌交易取得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以评估为基础的挂牌交易价格若采用未来收益法取得,则与具体的资产项目无对应关系,对此的会计处理在《企业合并》准则里规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该行为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成本法对长期投资进行会计核算,是现行制度规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企业以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进行长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支付款额作为长期投资的成本记入“长期投资”科目;企业以实物资产进行长期投资时,应按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在“长期投资”科目内反映。成本法核算方法下,企业长期投资的账上只反映投资的成本,却反映不出实际拥有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为此,笔者建议:在“长期投资”科目下设“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专门核算长期投资的实际成本与实际拥有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的差额。具体运用如下:1-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