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强对全国七类废物定点利用单位的管理,提高进口七类废物拆解加工的技术水平,推动七类废物进口定点利用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组成了全国七类废物进口定点利用单位调查组,先后对广东省、浙江省的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工作。 我国自1996年开始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以来,废物进口的管理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460多家七类废物定点利用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主办的2014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回收大会暨展洽会上,来自环保部固废中心的李淑媛主任就进口废物原料的环保许可审批政策调整做了发言,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就该问题的公开发言。 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一直从事进口废物原料咨询服务的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资源进口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京元物环认证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双华,据他介绍,进口废物原料的环保许可证是国内进口废物原料利用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一直由环保部固废中心根据企业申请情况进行审批,并且严格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世界每年消费大量的润滑油,又产生大量的废润滑油。众所用知,石油资源并非用之不竭,对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节约了资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现状,说明无论从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废润滑油再生利用都是可行、必要的选择,同时指出了废润滑油再生行业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为规范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以下简称进口废物)的审批工作和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管理,根据《关于限制进口类废物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69号)、《关于委托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负责进口废物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函[2003]138号),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口废物申请的受理1.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废物进口登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废物进口登记中心)负责进口废物审批的具体管理工作。2.申请进口废物的废物利用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1)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9日,在杭州富阳口岸监管现场,由浙江省政府牵头,杭州海关、省环保厅、省检验检疫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加强进口废物监管的联合执法行动。这是浙江省打击走私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规范进口废物再生利用行业,保护浙江省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轮再生有色金属投资热潮。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已遍布全国,每年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规范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以下简称“废五金电器”)加工利用单位的管理,根据进口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就2005年废五金电器加工利用单位的核定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代新年献词国家要统一管理资源的再生利用钱学森①1新闻国家科技部下达13项资源综合利用专题研究项目习知之①2军队退役报废装备接收管理工作情况调研结束再协①3再生铅项目首次列入国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马永刚①4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税收政策研讨会在京召开再协④13七类废物进口定点单位A类企业资格认证调查摸底工作正在铺开中色④13“长江三角洲地区废杂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现状环境影响及前景预测”课题即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鉴定验收中色④14废杂有色金属分类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纳入国家技术标准修订计划中色④15国…  相似文献   

9.
分别就《巴塞尔公约》、日本和我国对“废物”定义进行了分析,建议将“waste”翻译为“废弃物”,用“refuse”指代“废物”或“垃圾”;明确了“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称谓——“再生原料”、“可以作为原料的废物”和“可循环资源(recyclable resources)”。根据“废弃物(waste)”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和“废物(refuse)”。对再生原料要进行回收再生循环操作,使其成为再生材料,最后流入市场;对于“废物(refuse)”,则按照环境法规,最终将其以填埋、焚烧等方式回归到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每年有大量的废电缆产生,而再生利用的不足30%,其余均作为废物垃圾处理,国内现有采用焚烧、熔化外部绝缘层的方法仅能回收内部金属导电层,且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造成外部塑料绝缘层的浪费。一种适用于废电缆回收再生利用的粉碎加工设备———GDF高效节能废电缆回收粉碎设备已在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该设备经省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检测,各项性能均符合标准,具有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高效节能、操作方便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废电缆的回收再生利用,而且可作为废旧橡胶、塑料及其它城市废弃物的破碎。设…  相似文献   

11.
废聚丙烯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废聚丙烯综合利用的各种方法,包括直接再生利用、改性再生利用、热解、焚烧,详细介绍了聚丙烯的改性再生利用的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了一些报导。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我国再生塑料进口量有所下降。自2017年12月31日起,4类24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再生塑料进口量急剧下滑。业内人士表示,进口毛料目前已经全部消化完毕,进口颗粒成为市场新鲜血液。但受目前海关严查固废影响,进口颗粒通关缓慢,滞港成为常态化存在。据悉,2018年一季度再生PE进口量仅在0.23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外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口第七类废物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19号),通知要求自2000年2月1日起,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像管、废电冰箱(柜)、废空调器(柜)、废微波炉、废计算机显示器及显像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  相似文献   

14.
1 废杂铝资源现状  目前 ,国内再生铝厂利用的废杂铝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从国外进口的废杂铝 ,二是国内产生的废杂铝。虽然都是废杂铝 ,但质量有明显的不同。1 .1 进口废杂铝近几年我国进口了大量废杂铝。就其成分而言 ,除少部分分类清晰外大多数是混杂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1 .1 单一品种的废铝此类废铝一般都是某一类废零部件 ,如内燃机的活塞、汽车减速机壳、汽车轮毂、汽车前后保险杠、铝门窗等。这些废铝在进口时已经分类清晰 ,品种单一 ,且都是批量进口 ,因此是优质的再生铝原料。1 .1 .2 废杂铝切片废杂铝切片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再生重熔废飞机铝合金的工艺方法。采用同牌号的合金铝进行重熔再生,再生材料仍为原牌号,性能可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此技术最大限度地再生利用了废飞机铝合金。重熔再生技术的关键是快速熔化,及时除去不熔物并采用复合熔剂进行覆盖和精炼。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有色金属市场的形成为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省南海市物资再生利用公司围绕废旧金属的再生利用来开展业务,同时经营进口废旧电缆、废马达、废铜料、废铝件等废旧物资的对外贸易业务。南海市的有色金属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17.
在决定购买塑料废物再生设备时必须有如下特殊考虑。因为塑料废物再生设备是整个再生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废杂铜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 10年来 ,世界各国对废杂铜的再生利用都十分重视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再生回收利用价值高 ,更主要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从而加强了对废杂铜的再生利用。1 西方国家废杂铜的再生回收利用1997年全世界精铜产量为 10 58.2万吨 ,同年美国铜消费量为 2 77万吨 ,占全球铜产量的 2 6.2 %。美国是世界上铜消费大国。也是废杂铜的产生大国 ,同时也是废杂铜的再生利用大国。 1997年废杂铜再生的直接利用量达到 94 .8万吨 ,占当年消费量的 34 .1% ,再生精铜产量 32 .1万吨 ,占当年精铜产量 ( 2 4 4万吨 )的13.15%。表 1为西方国家废杂铜的…  相似文献   

19.
铸造废砂的综合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铸造废砂的几种综合利用方法.铸造废砂作为废弃物目前主要有两个再利用途径,一是废砂再生,再生后的废砂可以作为新的造型材料;另一个是废砂的资源化利用,即利用废砂制备其他新型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建筑材料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滨海新区实施循环经济现状目前滨海新区已经开始实施循环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突出表现在建成了一批静脉产业。如台湾金益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废物的回收加工项目。天津东邦铅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是铅资源再生企业,主要以天津开发区统一工业有限公司蓄电池生产中产生的铅废料和以天津中心的周边地区汽车配件更换所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为原料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再生合金铅12000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