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2013年底以来,信托产品频频曝出兑付危机,引发市场担心。同时,信托产品的收益也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从2013-2014年一季度,信托业仿佛坐了上了过山车,既体验了直上云霄的快感,也遭遇了高空滑落的惊魂。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一季度集合信托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了近4成。萎缩的政策红利,被挤压的渠道优势,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集中兑付的压力?众多问题一并摆在了信托业的面前。在风险面前,监管从严业已成为大势。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要求股东兜底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信托业市场定位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立宏 《经济问题》2007,330(2):96-98
中国的信托业市场定位问题不能仅从单个机构或产品的微观层面入手,而应该从行业整体层面上进行反思.信托业不应该仅仅指代信托投资公司,而应当涵盖现有金融体系中所有利用了信托的制度原理开展理财业务的相关机构和部门.信托业的功能优势反映为信托产品的功能优势,后者又来源于其特殊的产品基础、特殊的经济关系和特殊的效用提升方式,而健全完善的信托制度基础是信托产品得以实现其功能优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陈希琳 《经济》2014,(6):62-65
正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是信托的本质。信为核心。然而信托兑付风波频出,使其既"失信"于投资者,又"失信"于监管层。单凭销售的一张嘴,已使信托业难以为继。信托兑付危机频仍信托危机事件扎推儿出现,将银信合作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潜在风险揭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并挖掘其行业比较优势,是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信托作为一项财产管理制度,在西方可以说是十分古老成熟的制度,经过数百年深化,至今已形成其稳定的法律构造和定型化的原理。目前,我国金融信托业发展过程中最大问题就是未能准确地认识理解国外已经定型化的信托原理、未能按照信托的本质构建信托制度和未能真正遵循规范意义的信托结构去开拓业务。可以这样讲,真正认识、挖掘和发挥金融信托业作为一项财产管理所具有的行业比较优势,是我国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与根本。1.金融信托业的基础制度优势。金融信托业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5.
目前信托业正在快速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第四大金融支柱,在这个过程中风险问题与进步并存.控制风险,解决问题,都需要我国相关的信托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从法律上保障信托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以及难以收到名文法约束的受托人违背信托精神的行为的约束问题,得出中国的信托法律对受托人违背信托精神行为的约束的缺陷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创新性地总结了信托业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并从法律体系、信托主导功能、信托主导类型以及金融体系环境四个层面比较了原生型信托制度和移植型信托制度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以及信托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托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托业的抉择(下)闵一民,刘守豹三、我国信托业面临问题的根源探究结合我国的现实,比照信托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信托业的主要误区就在于对信托业的本质,缺乏根本认识或未从根本上依照信托的规律举办信托事业。究其因,恐怕首先要从信托法律规范欠缺和信托...  相似文献   

8.
信托具有财产独立、风险隔离、产权分离及权益重构等特有制度设置,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在财产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由其本源制度内涵演生出来的金融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主要结合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实践,探索信托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信托业不断拓展业务空间,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业务结构日趋合理,事务管理和投资功能显著增强。但在信托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积聚了一定风险。因此,应通过对信托业务各环节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其主要成因进而有效管控风险,为我国信托业风险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已经确立。信托是一种独特的理财制度 ,它与公司制度、代理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分 ;信托财产具有法定的独立性 ;信托目的不受委托人经营范围和投资额的限制。信托在理财上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信托财产的法定独立性使信托财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保全 ;信托财产具有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日本信托业的主要参与主体是信托银行,其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信托业务、兼营业务、银行业务。通过不断完善信托法律体系、政府干预和不断创新产品,日本信托业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因此,我国可借鉴日本信托业发展经验,营造适合信托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产品及业务,走混业经营发展之路,并加强对信托投资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朱建军 《现代财经》2001,21(9):15-20
金融信托业固有的行业属性与经营特点,决定了其系统性风险必然交织杂揉,不仅空间并存,而且时间上继起。因此,对信托业风险的动态跟踪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是金融信托机构风险管理活动的一项长期性、 经常性的工作,也只有增强全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再造规范的经营运行机制,构筑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信托业务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兵 《经济师》2012,(4):19-21
我国信托业前后已经经历了"六次整顿",每次整顿是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一次重新定位,与多次重新定位相伴随的是我国信托业的坎坷沉浮。虽说从2007年起,我国信托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发展轨道,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托行业仍旧存在行业定位模糊、核心竞争力不明等问题,制约信托行业的发展壮大。文章从信托业历史轨迹出发,对信托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当前信托业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最后,对信托公司所应具有的核心价值及能力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托业穷途末路了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中国信托业陷入了自恢复以来的空前困境,为此,本文对信托产生的根源进行反 思,对我国信托业的客观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明晰产权的财产制度是信托的基础和前 提条件;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能力上的差异是信托产生的现实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信托发 展的根本动力,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托业存在与发展的 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信托业的繁荣指日可待。同时,文章还就我国信托业陷入困境的历史原因 和目前自身条件与主观认识上的缺欠进行剖析,依此提出了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信托歧途     
陈丽华 《新经济》2004,(10):45-45
“新疆德隆事件”之后,金新信托、伊斯兰国际信托、庆泰信托因出现严重风险而被停业整顿,中国银监会对正常经营的56家信托公司进行分类监管。这被业界视为中国信托业的“第六次整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托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 2 0多年。《信托法》的颁布实施及中国加入WTO ,使得中国的信托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新形势 ,信托业要加快创新 ,开拓以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为主的信托市场 ,重点开展财产受托和公益信托等业务。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信托公司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历经5次清理整顿的曲折发展过程.于2002年进入目前的新的发展阶段。自2002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信托业整体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信托业务规模急剧扩大.盈利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过去5年.信托资产规模从2007年的1.2万亿元增至2011年年末的4.8万亿元,2012年6月底进一步增至5.5万亿元.年增速超过30%(见图)。  相似文献   

18.
陷于困境中的信托业正在寻求新的业务方向和资金来源,与保险公司合作便是途径之一。近期,百瑞信托与中国人寿共同打造了一只对接企业年金的单一信托计划。与多数信保合作不同的是,这只信托计划是为企业年金资金“量身定制”。目前,信托与保险的合作多为险资投资信托计划,且投资标的亦多由保险公司寻找,信托公司仅仅相当于~个”通道”。  相似文献   

19.
信托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信托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将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问题。对此,应当尽快建立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评价体系,以此来提升对信托业风险运营效率的监测功能。文章分析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质量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来自中国信托业68家机构2013年度运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偿债与资产经营能力,信托业务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是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此为依据给出了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托业的法律控制: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托业的法律控制──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政法大学周小明一、现状:困境中的无序信托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常业经营信托业务的事业组织。它是古老的信托制度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营业信托在其发展之初,只是银行业或保险业的一种附属业务,尚非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