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阐述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向一元结构转换模式的不适用性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与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排他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本文基于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出发,揭示我国现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端,诸如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产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机制和权能结构不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在于,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规范的产权结构和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我国上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推动小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人口结构转换,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已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在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也存在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忽视耕地保护等问题。亟待完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议,为决策层和立法机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存在两种土地产权不平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种类不丰富、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应对两种土地产权给予平等的保护;细化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增加土地使用权的层次;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依法保护土地财产权;成立专门的土地争议调处机构,加大对土地争议的调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皖两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比较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土地流转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本和人才是两个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地产权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但并非是限制土地流动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资本与人才相对匮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这正是土地流转难以推行、农田大量抛荒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基层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小城镇发展的载体 ,决定了土地问题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土地问题 ,就抓住了加快小城镇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小城镇占地规模过大 ,人均占地面积严重超标。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 ,小城镇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人均占地面积严重超标。按国家有关规定 ,小城镇人均占地在 1 0 0M2 内为宜 ,边远偏僻的地方可以放宽 ,但不得超过 1 50M2 /人 ,而我国现在小城镇人均占地普遍偏高。(二 )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布局分散 ,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发挥。这是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土地制度僵化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现行农地制度的诸多弊端,使得广大农民无法从土地中获得除农业收入以外的其他财产性收益。如何改革当前的土地制度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三农”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以及现有土地制度设计缺陷,提出土地制度创新路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土改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别是国家意志和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决定着中国近半个世纪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向。消灭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制、土地的公平与效率、土地福利化分配与国家粮食安全、土地私有化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理论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从国家性质如何影响和制约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合理制定土地产权,为农民提供一个可靠、可持续性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一种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跳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权逻辑,创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分离的基本框架,重新诠释国家(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假定土地是一种劳动产品,凝聚着社会劳动和个人劳动以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可将土地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构成一种新的双层土地产权关系。(2)国家(政府)和农户(农民)依据其投入的相对优势要素:公共环境(社会劳动)和农业经营管理才能(个体劳动),分别占有土地的间接产权和直接产权。研究结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明确国家(政府)与农户(农民)对土地的共有关系,界定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的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明确"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的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本结构,还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租赁权"两种类型。(2)"三权分置"的背景下,首先应当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在土地经营权物权性流转时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债权性流转时则为"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取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在物权性流转时为土地经营权,在债权性流转时是土地经营权的租赁权,在两种性质流转并存时是"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租赁权"。研究结论:"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的构建,应当以现行法下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为基础,既要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又要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中的产权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认识 ,并因此产生了不少纠纷。本文依据产权理论 ,对当前土地转让形式的形成原因和弊端进行了剖析 ,提出应通过制度创新 ,建立产权交易制度来解决土地转让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乡村人地关系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京津冀地区乡村人地关系演化的时空过程及特征,提出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为导向的调控措施,为科学认知乡村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利用空间热点分析、人地关系弹性系数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建设用地、耕地与乡村常住人口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结果:(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乡村常住人口经历了由增长至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以居民点用地为主的建设用地快速扩张。(2)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乡村人地关系演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区域差异性特征。乡村"建设用地—人口"的耦合关系由"人地同增"向"人减地增"转变,建设用地扩张由以工业与交通用地为主转向以居民点用地为主;"耕地—人口"的耦合关系由"人增地减"转向"人地同减"。研究结论:200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乡村人地关系不协调的趋势凸显,影响到乡村系统的稳定性,制约了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调控措施包括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着力保护优质耕地资源,积极开展村庄土地整治,推进村镇化建设,保障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完善集体土地产权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则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已进入经济活动中心.但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太完善,为此,改革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集体权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分析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和完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现行土地权利体系已难以适应土地市场发展的需要,要解决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必须在明确所有权主体和职能的前提下,强化土地使用权的地位,理顺多种形态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成本,促进土地有偿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完善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的难题,通过分析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取消乡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村、组和共有三种集体土地所有权,提出了规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性质。(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采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土地经营权将取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法定的用益物权。(3)土地经营权人既可以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可以是通过转让、互换或者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期限届满之前,土地经营权应当独立于土地承包权存在,土地承包权消灭与否对土地经营权不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明确土地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才能解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创新理论看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以制度创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路径、动力所在及关键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应该重点放在对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和完善上;以土地承包制度的改善为基本切入点;以增强集体土地的要素作用、促进集体土地产权流动为基本目的;其关键点在于区分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