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时代我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辞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记得一位大家在谈企业家修养的时候,下了一长串的定语,甚是精美凝练,可我觉得它似乎是从《论语》这部煌煌巨著中撷取的几片英华。仔细翻检对照,果不其然。我于是感叹: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言甚是。《论语》历千年而依旧…  相似文献   

2.
<正>在学生时代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词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记得一位大家在谈到企业家修养的时候,下了  相似文献   

3.
刘喆 《秘书工作》2010,(3):30-31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内涵丰富而深邃。宋代理学家程子讲:“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近日,细读《论语》,感到其中的许多言论对做好协调工作确实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张国刚 《中国企业家》2007,(11):139-139
李零写“我读《论语》”,大家都充满了期待。读者记得他是《兵以诈立》、《花间一壶酒》的作者,圈内的朋友晓得他是古文献专家。各自对李零读《论语》的期待,自然有所不同。当前读者渴望“心灵鸡汤”版的《论语》。李零  相似文献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白译:我没见过能察见自己错误并能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孔子《论语·公冶长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论语·卫灵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论语·学而》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  相似文献   

6.
我这一年来往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7.
讨论“孝”的文章自古有之,《孝经》、《二十四孝》把孝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教育意义颇重,但有些做法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如果是付诸于行动的话,确属不可取。相较之下,提倡“过犹不及”的《论语》中的孝的理念在今天看来还很有学习的必要。本文从三方面谈《论语》中孝的难与易,以求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思想家辜鸿铭说:"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都足见《论语》之博大精深。以笔者之小读《论语》之大,何尝不是摸象之举。然,著名学者沈善增在《心经摸象》中说:"倘若盲人能自知所摸到者只是象之局部,不执着摸到象之牙、耳、头、鼻、脚、脊、腹等即为象,则诸盲人心中合成之‘象',肯定要大大接近于真象。摸象能为接近真象作些贡献,此我愿也。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寻求真理,真理必昭示于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摸《论语·为政第二》,更是从单一角度摸一局部。  相似文献   

9.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5):110-111
《论语》是中国最重要的书,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书——加个之一也行,且将越来越重要。可是,《论语》该怎么读呢?有人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发明者。的确,《论语》多为孔子回答弟子及各国诸侯、卿大夫乃至庶民的话,另有一些弟子们的话。全书共五百余段,古人称之为“章”。  相似文献   

10.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曾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学术专著多部。2006年“十一”假日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连续7天解读《论语》,后出版《于丹〈论语〉心得》,受到广泛赞誉,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1.
景桂 《经营者》2014,(16):208-210
景柱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每年向海马集团中层以上干部推荐一本好书,今年是《论语与算盘》,并撰写此文推荐  相似文献   

12.
接过黄军建先生的《语论》这部著作,那当儿,我的心里很有些诧异。转瞬之间,我想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杰作名著——《论语》。《论语》所记录的是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文学、美学等方面的言论,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它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一部《语论》横空出世,好不希奇,好不新鲜。来不及多加思索,我就直奔了主题,揭开了页码。《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但它始终如一地贯穿了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仁”…  相似文献   

13.
张跃华 《活力》2005,(4):151-15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以及弟子相互言论的一部书,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相似文献   

14.
勇者不惧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5):100-101
孔子对勇的理解是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知错必改,“勇者不惧”是儒家所追求的重要精神境界,也是君子应具备的重要美德之一。 义理之勇 孔子云:“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强调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而勇敢的人则未必一定有仁德。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一年来在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16.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道德经》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论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准也?——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相似文献   

17.
全圣姬韩 《秘书》2011,(1):23-23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应该怎样侍奉君主。孔子告诉子路,要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及其门人编撰的孔子语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论语》中涉及的经济思想虽说有着深刻的封建宗法制的烙印,但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立足于此,重在研究论语中孔子的经济思想对当今商业世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笔者读《论语》的年代,因为适逢"文革"嘛,很多人都在批判孔夫子。当然,那本作者为"工农兵大学生"的《论语批注》也是批判之作。后来读了《论语别裁》,记住了作者叫南怀瑾再后来,看到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作者)与南先生的对话,突发奇想:保时可以向南先生讨教?再翻《论语》,看到孔夫子云"学而时习之"的  相似文献   

20.
南怀瑾的秘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书》2008,(5)
南怀瑾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著述甚丰,广为人知的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和大量的佛学著作。我最近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南怀瑾讲演录》,书中汇集了南先生2004年至2006年在上海的五次演讲,其中多次谈到秘书问题,不少观点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