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我国1982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记忆犹新,其中之一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人们对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的感颇很多,其中共同的一点就是贫困地区科技力量过于薄弱,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科学技术确实是关系到国运、省运、县运、乡运乃至村运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来为其服务;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事实上所有新兴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了世界新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未来15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4.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分析及利益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近十年的实践情况出发,分析比较自由贸易协议实施以来给美加墨三国带来的利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相似文献   

5.
进入 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生产中的快速应用,科学技术对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空前的高涨,知识作为科学技术的源泉被普遍认为是产品价值的核心要素,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并发展成超过传统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如今知识经济的发达与否已经被各个国家看成是面向 21世纪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知识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正确认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对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健康、快速…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直处于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本文从交通运输业所面l}缶的新形势出发,探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成为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考察时表示,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诸多重大挑战的关键。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动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更加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两区三乡一军”发展战略,是从南安市情出发,发挥优势,振兴经济的科学选择;是站大泉州全局上,深层次思考,高起点规划,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安带入21世纪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科学获得巨大发展、人类的物质成果获得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不断凸现,特别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科技负效应及其全球问题的恐慌和关注使人们反思科学技术批判问题,指出科学与人文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和睦的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与科技产业成长的关联度日甚,互动作用增强,而且正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的创立和完善,是促进科技产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张平 《中国经贸》2014,(17):146-146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从近几年我国发展的情况上看,因高排放、高消耗等问题,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战略,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理念主张循环利用物质,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便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改变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面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科技的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的挑战,意识形态的发展也面临着推进科技发展的压力,正确的把握和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问题已经得到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钱江 《中国经贸》2013,(16):99-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环境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围绕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1992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币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广州市的科技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一)、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各级党政领导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措施逐步落实,大科技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二)、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近三年来,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平均每年增长近一个百分点,1996…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相应带来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问题。从伦理的视角出发,人类要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让科学技术的力量能够用于高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经济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的同步发展,也会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知识必然升值,这一切,对教育事业的龙头——高等教育来说,必将产生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冲击波,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就是说,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时刻,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与科技、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迎接"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已成为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世纪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良好的机遇。一、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仍然需要不断改革社会发展要求教育,特别是高等科技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但  相似文献   

17.
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推动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大约有三种方式,正是这不同的结合方式造就了三种不同的经济,从而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 第一种方式:科学技术总结生产经验,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特另是还没有与生产十分密切地结合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的发展,体现为生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中摸索出来经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科学技术在总结这些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从此向前发展。与这种结…  相似文献   

18.
刊首语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办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自90年代以来,国际间经济活动的融合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即经济全球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二”讲话中指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经济资源必然以不同程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和重组,各个国家的经济素质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锤炼与洗礼。在这样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美学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又可以从艺术角度来认识世界。科学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来反映世界,而艺术则是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美育在认识世界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借助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增长智慧,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是一种艺术。怎样把这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完美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教学中的气氛美气氛美不仅体现在课堂一开始,而且要贯穿课堂的全过程,使整个课…  相似文献   

20.
杜建芳 《中国经贸》2011,(17):14-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利用外资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