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江县荆角乡角口发生滑坡,交通工程坡脚开挖导致山体发生严重开裂变形,特别是后缘及两侧,边界条件明显,滑坡前缘及边界两侧可见大量的坡体鼓涨隆起及洼地现象。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等勘查手段,结合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变形特征,经综合分析,该滑坡破坏机制属于推移式破坏机制,而并非牵引式破坏机制。滑坡设防抗剪参数采用取样试验结合反演的方式综合确定,最终明确治理采用“削方放坡+抗滑桩+截排水沟+监测”的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永晟煤矿位于贵州省金沙县城区东南30 km处,矿井生产排放大量矸石,均堆积在斜坡坡顶处,坡体存在滑坡风险,严重地威胁矿区安全生产和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永晟煤矿为例,分析勘查区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滑坡发育特征,最后提出滑坡治理措施。经勘查,永晟煤矿滑坡平面形态为舌形,属中型滑坡,边界特征明显。滑体前部与中部厚,后缘薄。滑带为松散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形态变化较大,前部倾角平缓,中后部逐渐变陡。根据滑坡变形机制和保护对象,可采用抗滑桩+局部挡土墙对滑体进行支挡,然后对后缘已破坏的水渠和道路进行修复,以消除潜在风险,保障矿区安全生产,维护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赣州广泛出露红层,红层中又广泛发育丹霞地貌景观。目前,人们在开发丹霞地质资源时,往往忽视对其进行保护,使丹霞地质资源难以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红层的概念及红层丹霞地貌的特点,然后论述了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概括了赣州红层丹霞地貌的分布情况及典型景观,分析了赣州红层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最后提出了开发保护利用该资源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赣南红层地区是地下水严重匮乏的区域,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在当地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找水解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是水资源的匮乏仍然制约着乡村产业振兴。通过2021年开展的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产业发展实施的应急找水打井工程,进一步验证前期取得的地质工作成果,并总结了典型红层区储水构造快速钻探及成井的关键技术。赣南红层区的储水构造一般为裂隙发育、破碎严重的地层,传统水文钻探工艺钻进及成井效率低,通过应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在典型红层区储水构造的钻探施工,分析总结赣南红层区不同储水构造地层特点、钻探施工难点及成井技术要点,为有效提高红层区水井钻探效率和成井质量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枣庄市矿产资源开发及地质环境破坏现状的基础上,将该地区地质环境代价类型划分为地质灾害直接损失、含水层破坏损失、地形地貌价值损失、土地资源破坏损失和土地生态价值损失五大类,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价值法等对2012年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损失进行了核算,得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代价共为494265万元.  相似文献   

6.
以毛尔盖水库的移民安置场地及场地后缘公路外侧边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库区蓄水后其变形范围及特征,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手段,经过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发现,在坡脚得到效防护的条件下,蓄水后先变形的是边坡上部后缘的公路外侧边坡,其变形破坏导致边坡前缘场地产生变形。同时,通过对蓄水、蓄水叠加暴雨和蓄水叠加地震作用下公路外侧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降幅的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海韵 《科技和产业》2021,21(2):269-273
受持续强降雨及采煤活动的影响,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岩脚组崩塌危岩体顶部裂缝变形剧烈.为了研究崩塌成因机制以及其稳定性,通过查明危岩体的空间几何特征、体积、已有的变形破坏特征,结合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地下煤层开采情况,对岩脚组崩塌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危岩带主要以滑移式、坠落式等方式失稳破坏,局部已经发生崩塌掉块现象;影响崩塌体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特征、地形地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内在因素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而外因是危岩体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问题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加强岩溶地基分析的综合评价,采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联平 《西部大开发》2010,(4):170-170,176
简要介绍了渭城区地质的特征,阐述了渭城区湿陷性黄土水塔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实例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在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采用适应的处理方法,确保满足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侧压系数下断面形状对隧洞破坏特征的影响,基于齐热哈塔尔地区地质条件,构建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型,从洞室围岩塑性区演化、洞室围岩位移及裂纹发育状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断面形状相同时,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洞室顶底板塑性区变化较为明显,且位移集中区域由两帮转移至顶底板;洞室顶底板始终为拉剪复合破坏,而两帮则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由张拉破坏变为拉剪复合破坏;侧压系数一定时,圆形断面洞室破坏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1.
冉永春 《中国经贸》2009,(16):81-83
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意义在于支持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转型,解决利益分配等问题,同时维护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公平,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厘清存在的问题、明确补偿主体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归纳安徽某地区地质地层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地热资源赋存条件,研究了某镇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评价了某镇地热资源条件,对该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焦作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长期高强度的开采,引发了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特征,然后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和发育规律,最后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麻路岗隧道口边坡为例,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总结分析边坡失稳机制,进而提出防治设计方法,并结合监测成果对坡体的治理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洞口劣化软岩顺层边坡大桩号侧层面及坡脚缓倾坡外构造面组合、小桩号侧顺层偏压的不利条件下,坡脚形成临空;同时,受构造劣化作用,岩体层间结合差,局部发育泥化层;地下水入渗影响下,坡体及洞口发生变形破坏;坡脚反压回填是防止此类边坡进一步变形的快速、有效手段,采用抗滑桩对坡体治理后,稳定性较好。对洞口劣化软岩顺层边坡除施工前勘察外,还应进行施工阶段勘察,以调查坡体外倾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与结合情况,当存在层面与其他结构面组合下坡体临空或顺层偏压时,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是有效的预加固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杨银 《魅力中国》2014,(15):279-279
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主要集中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岩性地层、海相碳酸盐岩、前陆盆地冲断带、成熟勘探地区、新勘探地区以及非常规油气等领域。在油气地质基础理论方面,前陆盆地的构造分析更加强调对沉降特征反演化历史的研究,并且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已应用于储层预测:对盐构造的研究集中于演化特征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的控制因素更加明确;深水沉积模式日趋完善。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由单一技术向多项技术集成以及高精度、数字化、模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平原地区水工挡土墙在水利工程中较为普遍,是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结构类型。文章通过阐述挡土墙基本设计问题和相关规范的规定,总结了挡土墙相关工程设计经验和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上述基本设计经验的掌握,可为深入研究其他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重庆市对奉节一带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在区调中砂岩铜矿的实际调查资料,对渝东奉节一带砂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初步揭示了该区域砂岩铜矿的形成、富集及矿床特征,对进一步推动渝东地区铜矿找矿工作新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河湟地区灾害频发,究其原因,“天灾人祸”一词足可概括.天灾指自然原因,人祸指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地质因素、地形因素和气候因素.社会原因包括垦殖的扩大、人口的增长、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战争的破坏以及地表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赵海松  向波  邵江  魏安辉  邬凯  柳松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268
古滑坡体自然状况下多处于稳定状态,但前缘受开挖扰动后,易发生复活变形。四川西南部某高速公路穿越青岗古滑坡体前缘,开挖后坡体发生局部复活变形,采用地质调绘、钻探、变形监测等手段,在查明古滑坡体及其复活变形区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进行了防治及效果监测。结果表明,古滑坡体前缘滑体土以含砾黏土、角砾土为主,其力学参数低,是局部复活的地质条件,前缘开挖临空及降雨是局部复活的诱因;在考虑施工快速可靠前提下,采用桩板墙+反压方案对滑坡体进行了及时、有效治理,避免了古滑坡体整体复活。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公路等工程对古滑坡体前缘开挖扰动时提供勘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对其保护与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与经济的发展。阐述了龙虎山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特点,明确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原则为"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与旅游经济的传导机制,提出了龙虎山地质遗迹旅游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地质遗迹遭到人为部分破坏和地质遗迹内涵未得到深度挖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